2)第15章 回家过年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不回家过年的话我没有问。两年了吧?他们一直和父母对抗着。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弟弟的就不便于多说了。该说的都说了。二姐最孝顺父母,并且馒头面鱼炸煳都做好装袋,叫我一下子拉回父母家里。姊妹四个,只有她三天两头能在父母身边,能给父亲洗澡的孩子也只有她了。我从内心感谢她和二姐夫。

  晚上就有邻居们来玩,说些一年来的变化,包括家下一个侄女。她的婚姻特别不顺利。离婚一直没有分割好财产,在外打工又认识了一个带着一个男孩的离婚男子。这男子竟然带孩子来她家过年。弄得三嫂子又高兴又有些恼怒。后来初一我见了这男子,长相很一般,且也没有三嫂子说的那么有能力的样子——一个打工仔有了好口才,好像就给一些淳朴的人们产生有能力的印象。

  三十日一早,在母亲的指挥下摆贡品,挂宗谱,贴对联——因为叔伯大爷刚去世,五服之内三年内的大门上贴蓝色对联,里边就可以不贴。院子里天老爷的神位要摆的,还要打一个简易棚子,灶王爷七天前辞灶“上天言好事”去了,今天就要“下界保平安一年”了,这叫接灶。祖宗们的贡品最为丰盛,前排是香炉烛台,正中是憨态可掬的猪头,两侧左边鱼,右边鸡,后边几碟子糖果水果熟食,再后边是米饭五碗——具体摆放由老婆向婆婆学习,我主要是打扫卫生——晚上接回诸位神仙和祖宗后,在初二晚上送神前是不能扫地的,还有不能提水动针缝纫等等规矩,当然更不能说一点不吉利的话的。每天三处三路香是最少要保证的,一日三餐前都要祭奠的,酒也要的——稍微有些怠慢母亲就催促我快快上香去,祭奠去,烧纸去……如果爷爷真能喝点酒还真好了呢——我的记忆中依稀还有爷爷和奶奶的一点模糊影子,可惜,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如今的好日子——母亲总是乐此不疲,我们也乐于应承她,图的就是她老人家高兴。当然,这也是中华习俗,传统文化啊,估计孔子恢复的周礼,大概也有这些内容。

  中午的饭菜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鲍鱼海参大虾鲳鱼等等,父亲大快朵颐,虽然母亲笑话他光知道吃,可是我高兴。酒是要喝点的,包括父母,他们平时是很少喝酒的,可是,好酒他们是能品出来的。所以,有瓶好酒我总是先打开给他们尝了,再喝掉剩下的。

  下午,女人包饺子,我和父亲做“吊对儿”,就是在芦苇杆顶端劈开一个小口,将“吊对”纸展开,将其一端夹牢,据说是为先人们做的马鞭。傍晚,我和儿子带上“吊对儿”二三十只和烧纸、香、酒和鞭炮等来到祖坟,找到爷爷奶奶的墓碑,烧纸,在坟头插“吊对儿”,附近的坟头也插,也烧点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