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在滨海观看脱口秀表演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巴一撮黑胡子,加上活泛的眼神,幽默的表情,以及经常蹦出来的“我艹”、“傻13”等口头禅,明显很受在坐年轻男女的欢迎,除了儿子和我。回头他说很不欣赏这些讲黄段子带脏字的脱口秀,只有“梗师傅”没有一个脏字,却说的很好,获得第一名毫无异议。

  十几个演员鱼贯上台,每人五分钟,当场建群大票,够公开公正公平的。东北小伙子最年轻,才19岁,凭借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叫人不得不爱的东北话获得高分。那个胖子,还真有点德云社孙越的形态,只是几句话就喘得叫人怀疑他的健康;两个女孩子估计也不小了,说起黄段子来比单位大妈还有阅历的样子。体制内的梗师傅就收敛多了,没有黄字一个却得了第一名。总之,各位选手在收集素材文案创作上真的下了功夫,应该都是市面上没有的或者少有人传播的东西。

  曾经在长春的刘老根大舞台看过东北二人转表演,也听过德云社的众多演员的相声以及几十年来太多小品、其他传统的相声,雅和俗一直是一对儿矛盾,不好调和,而这也成为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两大阵营斗来斗去的武器。而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明显占据了市场和人脉,也确实涌现大量的新的作品和新的演员,只不过郭于二位这两年也没有好的作品问世,一个该说评书唱戏演烂片,一个专心致志地“玩儿”马遛鸟,但是,明显地各自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共产主义真理。

  说起滨海的文化市场,往往被冠以文化的沙漠。这些年随着一些高校的设立和迁入,也有了不少的文化名人安家滨海了,不同于民国时期的大家高德的暂住,也有不少的内陆作家纷纷在滨海购房安家,充实了滨海的文化市场。而走出去的滨海演艺界名人更是络绎不绝,很给这个滨海城市争得了面子。于是就有了全国人山东人的损人段子,并且以中国滨海人为主。

  滨海的夜场应该有燕岛的酒吧一条街以及那些个ktv夜总会洗浴中心啥的,当然也有日渐凋落的啤酒节。要说有点儿文化气息的真没有,包括现在青山区打造的啤酒花园的夜间文化演出,换汤不换药的“嗨”beer。旁边的大剧院、博物馆倒是文化氛围浓厚,却又太雅,很难符合大众口味或只能服务一些小众群体。

  能坐100多人的小剧场坐得满满当当的,并且都是买票前来的。可见服务小众,无论是旅游文化市场还是餐饮娱乐,都是一种趋势,否则就没有《私人订制》的流行,没有吃熊掌、穿山甲在艺术会所的新闻报道。

  317小剧场已经成立三年了,在疫情如此长久严峻的形势下能够存活下来也算是一个滨海文化市场的奇迹。其主要原因还是剧目有吸引力,有市场。这在滨海应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存在。

  儿子很自信地说自己也可以,并且水平应该超过他们半数以上的参赛者。我认可。毕竟这小伙子是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啊,普通话和自身形象以及舞台风格还是有些优势的。于是说好,努力一起创作几个有品位有深意的作品,抛开黄色,却又不能彻底丢掉“俗”。

  老市区的路开起来总是战战兢兢,加上雨天夜间,还是在中山路和市场三路桥下违章了,没按照指示方向行使。一路上行人稀少,夜店凋零,哎!这该死的疫情……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