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河西!河西!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号称帝国名将的宋国公冯胜明明已经攻下了河西四郡,却在得知徐达中路大军全线溃败后,担忧孤军深入独木难支,竟焚城撤退,将这已经到手的咽喉之地拱手还给了游牧民族。

  冯胜之流,名将之名,其实难副!

  此次征西大将军傅友德率十万大军经略西域,便是重新夺回这块咽喉之地,将其牢牢掌控在大明手中。

  与艰苦鏖战的征南大军不同,征西大军先率师至兰州,经此进入甘肃,占领了西凉,即是今甘肃武威,再行至永昌,这才歼灭了一支盘踞此地的游牧民族,像模像样地打了一场小仗。

  而后经肃州“扫林山”,再次歼灭了另一支蒙古铁骑,让十万儿郎们活动了一下筋骨。

  至此,征西大军沿河西走廊,一直向西进攻,数月之内清扫了盘踞在甘肃境内的外族蛮夷,几乎没有太大的伤亡。

  若再继续往西,便是甘肃行省的最西境,也即察合台后王所占的瓜州、沙州与哈密三地,而这才是征西大军此次出征的根本目的。

  哈密之地,是西域通向中原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着“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美誉。

  “保哈密所以保甘肃也,保甘肃所以保陕西也!”

  回想起出征之前,太孙殿下对自己说出的这句话,征西大将军傅友德久久不能平静,再次被那个小王八蛋的军事眼光所震撼。

  冯胜这个蠢货,跟随当今天子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却是连这点眼光都没有,实在是当不起他那个帝国名将的名头。

  连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都比不上,还有何脸面自称名将?

  自洪武十三年开始,哈密地方贵族首领便接受大明册封的都督一职,终岁贡马纳款不断,似乎大明并没有出兵哈密的必要。

  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哈密这等咽喉之地,还是得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让人放心啊!

  从洪武八年设立安定卫开始,大明便通过大棒加甜枣,步步渗透逼近,已经逐渐对哈密地区形成了战略包围,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依照太孙殿下的谋划,此次收复哈密之地后,朝廷将在哈密设置哈密卫,将其打造为大明中亚情报网的中心!

  “使为西域襟喉,凡夷使入贡者,悉令哈密译语以闻。”

  至于为何不像西汉那般,直接郡县河西之地,那是因为常年战乱致使河西经济萧条、人口凋零,大明要么将走廊西陲设在嘉峪关,把控住河西走廊最西边的大型绿洲酒泉;要么就锐意进取,把哈密牢牢攥住,才能以此保证瓜沙的安全。

  而当今天子与太孙殿下,可都是锐意进取,勤于远略的两位雄主!

  嗯,夹在中间的太子殿下,那就算了吧。

  太孙殿下选择越出酒泉绿洲,把哈密作为明军在迤西的投射支点,而哈密王家族历史上更有权势,血统更为尊贵,在西北各族中声望最显赫,届时控制住哈密王族,以其领袖诸卫,拱卫西陲,打造一个情报网络中心,并非难事!

  有了这么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此处,完全可以钳制住瓦剌、鞑靼等蒙古蛮夷,乃至进军中亚强大的帖木儿帝国。

  呵,当然,帖木儿帝国是否强大,是否与那神圣罗马帝国一般,只是一个谎言,就需要自己亲眼去见证了!

  向西,再向西,试我明军之锋芒!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