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八章 古代文人真会玩_我收藏家的身份被村花曝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幅的地位性就不会改变。

  然而,很遗憾,就连国外好几家著名鉴定机构都表示是真迹。

  “刘老,能帮我看看这东西吗?”张导追上刘老。

  然后,拿出一个L字形的东西,是铜做的,有点像曲尺,但是没有刻度。两条边的表面,一条边是图案浮雕,另一条边则是一句谨言。

  刘老虽然跟着两人不熟,但也微笑对待,当成了晚辈。

  “知道这是什么吗?”他问道。

  张导和夏雨很诚实地摇头:“不知道。”

  “呵呵!不知道也不奇怪,这种用具现代基本上没有了。它是印规,跟圆规一个理,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盖印章的时候用的。”

  刘老解释,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自清代民国以来已成盛行之物。

  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

  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印一旦进入民间,只是名字的图章,按在纸上作为证明。

  然而,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这样的钤印盖章就要使用印规了。

  但印规一进入文人之手,就由工具上升为文玩。

  在这,不得不说说一句,古代的文人真会玩。

  文人用的文玩之物喜欢专擅,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个人的诗句刻在上面,自得其赏。

  “大书法家赵之谦题字有一个有趣味的印规,印规为一长方形楠木锯下一直角,像菜刀状,上刻‘勾股弦,求余边’。意即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巧妙地将此用在印规上,文趣跃然纸上。

  你这一件,属于比较常见的。看样子,应该是清代的东西。不过,具体什么来历,那就得你去查证了。”刘老说道。

  他看这件印规的包浆不错。

  “怎么求证?”张导厚着脸皮继续追问。

  “比如看这句诗句,你们知道全篇吗?还有诗人是谁。”刘老反问。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有点熟。”张导吟读一遍,感觉有点熟,但就是想不起来。

  夏雨回答:“这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嗯!没错,你的基础还可以。

  那么,这一件印规,就有可能是纳兰性德的,或者纳兰性德的崇拜者,他应该是一名官员。你们也知道,那时候官员的用印需要规范。所以,可以顺着这些去查究。

  当然了,也不一定准。

  通常而言,一件文物,要找出制造它,使用过它,或者收藏过它的名人。那样的话,文物的身价才会暴增。懂我的意思吧?”

  张导和夏雨连忙点头:“懂,懂!”

  刘老将印规递回去:“嗯!那就好,好好保管,就算查不出什么。这件印规,估价应该也不会低于两万元。”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