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4章:再碰祖训_日月江山永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路很牛逼吗?的确是很牛逼,但没有那么牛逼。

  最起码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没有那么牛逼。

  铁路运输的优势是速度快且载重量高,是马车和船运所不能够相比的,而缺点也有,那就是需要专门的铁路。

  可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大明来说,铁路的缺点不只是这一点。

  需要专门的铁路,这是蒸汽火车明面上的缺点,但对于大明来说还有别的缺点。

  比如花费太高。

  对于大明来说,要实现铁路运输的难度是后世所不能相比的,因为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这是最难的。

  想要让铁路运输发挥作用,那最少的修建两条铁路,一个是从应天到草原,而且还得是到忽兰忽失温的,另一个是从应天到凉州的。

  光是这两条铁路,在花费上就得用到近十万吨的铁!

  十万,还是用吨做计量单位。

  别的不说,就连朱瞻垶自己也知道没有个几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从铁矿的开采到冶炼再到开山铺路都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让大明实现铁路运输不是不可能,但需要的周期太长太长了,而在这个期间大明还要发展民生,还要开垦荒山,还要对外扩张。

  这不是嘴皮子上下一磕巴就能完成的事情。

  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垶把铁路运输当成了一个长久的事情来对待,而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把这事儿给提出来,一是因为早点开始就早点结束,二是因为要开个头。

  开一个培养科学人才的头。

  应天皇宫,乾清宫。

  “所以,你真正的目的是这个?”朱棣皱着眉头看着大孙子,他没想到大孙子跟自己还玩儿这一手。

  “爷爷别生气,孙儿也是没有办法。”朱瞻垶一边安慰着老爷子还一边叹着气。

  “这东西如果不通过这种方式提出来,那估计不会有人在意的,因为在天下人眼中出仕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在能读书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放弃出仕而选择这个的。”

  ……

  朱棣无言,但也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大孙子说的没错,当官的诱惑对于百姓们来说高于一切,既然都能读书了,谁又愿意放弃出仕选择一个类似于工匠的结果呢?

  嗯?工匠?

  “既然不想跟出仕挂钩,那你为何不用培养工匠的名头去做?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了吧?”

  “孙儿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若不是没有别的出路,那孙儿还是想尝试一下有没有别的办法。”

  朱瞻垶闻言叹了一口气,老爷子的说法他早就想过了,也猜到了老爷子会这么说。

  “为何?”这下子朱棣不明白了。

  “爷爷您有所不知,这方面的学问实在是太重要了,现在您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后面它还会发挥您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瞻垶也不打算藏了,准备跟老爷子和盘托出。

  “不瞒您说,这门学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