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夜校_穿书七零,我靠亿万物资躺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始上夜校。

  一开始的识字班,一些村民因为学习能力跟不上还失落而萎靡不振,甚至开始想,他们大字不识不也不耽误种地嘛。因为这个想法而想着偷懒。

  结果大棚有机肥这个事直接打破了他们固有的思路。

  他们清晰的明白了,种地也需要学习。

  在知道不得不学,而且和他们一起学的人还很多后,这劲儿又上来了。

  加上村里出钱,管上夜校的人的一顿夜宵,就为了这顿饭,也有不少人过来念书。

  当只有二十几人的时候,人数少,大家都互相攀比,因为自己的学习进度而羞愧厌学。

  但当一个班就四五十人,学校里有小两百人后,进度慢的多了,自己不显眼了,他们反而更有力气学了。

  因为夜校管饭,成绩突出的人还能优先被村里的厂子选用,公公婆婆们也更乐意带孩子了,都希望着自己家里能多出来几个工人,多添一份工资收入。

  而孩子们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学习,甚至还会问他们问题后,学习的干劲也更大了。

  整个村子的学习氛围都空前的浓厚。

  从前,他们闲暇时间都是侃大山,说东家长西家短。

  在夜校开办后,大家唠嗑的都像普通学生似的,说这个字怎么念,这个算术怎么做。

  陈雁来在三寸讲台上,看着村民们如饥似渴的样子,心里也很是澎湃。

  她这样,算不算改变了一个村子呢?会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呢?

  以后会如何她不知道,但是当下,他们村,他们村里的所有人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着。

  榆林村的有机肥没人关注到,但是夜校却是在全公社引起了轰动。

  有的人冷眼旁观,有的羡慕,有的嫉妒。

  但是他们怎么想的榆林村人会在意吗?

  或许最开始有。

  但是当他们发现,他们村人饭桌上大米白面已经可以偶尔客串,一个月买个两三次肉是稀松平常的事,而那些嫉妒着说风凉话的人还一日三餐啃苞米面饼子就咸菜条,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荤腥后。他们对他们的风凉话立马免疫了。

  有人还去公社反映,说凭什么榆林村有夜校他们没有。

  公社直接说,各村如果有想法想仿效榆林村的可自行处理。毕竟榆林村就没用公社做任何事,都是自行解决的。

  有的村也开始办了识字班,但是最后,真办下来的没几个村,而办成榆林村这样规模的,也只有榆林村一个。

  张村长去公社开会,看着他们羡慕嫉妒的眼神他是觉得通体舒爽啊。

  “老张,你们村啊,可是真是总能让人刮目相看啊。”

  张村长假装谦虚一下,“看书记您说的,这都是您带领的好啊。”

  虽然书记也不知道自己带领了啥,但是这话他听着也舒坦。

  张村长这时候说,“书记,我知道有不少村里人都对我们的夜校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