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这个嘛,我觉得一千亿……”

  “一千亿!”

  “啊,一千亿。一期工程应该差不多了。要想将全国铁路范围内都改造成数字网络,怎么也要一万亿人民币吧。”

  付志恒听了,差点没晕了过去。

  “胡总,咱能说点靠谱的吗!”

  “我说的就挺靠谱啊!”

  铁道部要是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就上数字网络。胡文海的意思那就干脆直接上互联网了。没有邮电部的前期投资,铁道部一万亿人民币再造一个互联网和通信网,还真不能说是贵了。

  “那是一万亿!”

  “总价,一万亿是总投资。就整个中国这个工程量,铁道部二十年完成这个投资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也是一年五百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胡文海翻翻白眼,点头道:“要说钱的问题,付总工您觉得你能跟我比吗?不过是一年五百亿,不,一期工程到九十年代,五年一千亿就足够了。一年两百亿人民币,这对铁路来说也不太难接受吧?”

  胡文海是知道未来中国经济总量的,淘宝双11一天的交易额就有900多亿。这一万亿人民币,是至少未来二三十年的中国互联网总投资,时间越往后投资规模越大、盈利就越多。投入就越快,一万亿真的不算什么。

  而另一方面,铁路投入这么大的力气搞互联网,未来铁通再被邮电系收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移动再想收购铁通,未必能拿出这么多钱,真要说用行政命令指派,铁道部都敢掀桌子了。

  “这不可能!一年两百亿的投入,铁道部肯定拿不出来。”付志恒赌气的坐在那,看也不看胡文海一眼。

  “哎,付总工别这么固执。你来看这个方案。看完之后你再说铁道部拿不出来吧。”

  胡文海拿出一“摞”文件来,嘭的一声放到了付志恒的面前。

  “这是什么?”付志恒好奇的拿起上面一本文件,翻开看了起来。

  胡文海胸有成竹:“能让铁道部一年少说赚两百亿的项目。”

  付志恒满脸怀疑的翻看起手上的文件来。

  ……

  王秀英是绣城附近农村的一个姑娘,在镇子里上过高中。但可惜的是没有考上大学。王家的条件在村里也还算是好的,王秀英的父母干活勤快,又搞了一些副业,所以能供女儿上到高中。但毕竟农村的日子这些年还是不太好过,她虽然很想再复读一年,可眼看着父母在家务农。自己怎么还能忍心任性的再浪费一年时间。

  原本打算也回家务农的王秀英,却是正巧赶上了好时候。新科招待所招工,当时在市里二高中念书的王秀英,竟然就这么被选上了。虽然是做服务员,但做满两年就给办城市户口这个条件,真是让她幸福的有种不真实感。

  新科招待所里绝大多数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