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八章 苏霍伊的自救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国防部指望不上了,我们就只能依靠自己。如果再不行动起来,工厂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饿死人了。当然就算饿不死人,因为偷喝飞机防冻液毒死的也不行!”

  “中国要从苏联引进三代战斗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政治局的决策是希望出口米格29,如果中国的同志也是这么想的,那也就算了。”

  “但是在中国明确要求引进苏27的时候,那些想要我们乖乖饿死的家伙们,还在宁可要谈判破裂也不允许苏27出口!同志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共青城飞机制造厂,苏霍伊飞机制造公司不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上面的官僚们就会当这些声音完全不存在!”

  “我们要表面自己的态度,要去争取让政治局改变自己的决策!不这么做,我们这个组织,我们苏霍伊这个集体恐怕真的要过不完今年这个的这个冬天了!”

  “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米哈伊尔双手拄着桌子,目光在在场的每一个人脸上扫过。几个厂的老总们并没有多少犹豫,实际上情况也确实如米哈伊尔所说,已经是退无可退的地步了。

  这时候再不起来斗争,就连这个为他们提供权力的集体都不会存在了。

  苏霍伊是一个利益结合非常紧密的团体,就好像苏联的巴库团体一样。

  在苏联,巴库石油团体长久以来占据着苏联石油系统的大半壁江山。不论是后来的乌拉尔油田,还是秋明油田,掌握苏联油田的都是巴库这一系的人。

  作为苏联少数能够用来换取外汇的产品,石油部门在苏联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而自然而然的巴库一系的领导干部在体制内升迁的就会更加顺畅。

  如果说石油产品为苏联外汇支撑起了半壁江山,那么显然军工贸易就是另外半壁江山。

  苏霍伊在这里倒下去了,失去了支撑的苏霍伊系的领导干部,自然就会至此衰落下去。以后的航空工业部里,也再也不会看到他们这些人的身影。

  不论是为公为私,都到了必须拼上一把的时候了。

  好在,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一任苏霍伊的领导们至少是不缺少勇气的。

  “米哈伊尔,你说吧,究竟要我们怎么做?”

  米哈伊尔重新在主位上坐下来,摇头道:“不是我说要你们怎么做,我们要听一听中国的同志希望我们怎么做。”

  “中国的同志?”

  “各位苏霍伊的同志,我是从中国来的胡文海。”

  感谢克留奇科夫主席,感谢和苏霍伊一样走投无路的克格勃。

  胡文海站起身来,心中默念。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大笔的砍掉克格勃预算,让克格勃彻底绑在了胡文海的战车上,他一个外国人是绝不可能出现在苏霍伊内部会议中的。

  原本应该保卫苏联利益的利剑,如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