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章 双引工程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北拥有的是全国排位第二的高校教育资源。在过去的社会体制下,不需讳言,东北就是拥有极高的人力素质水平。其实只要看看这一时期,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高层领导们的工作履历就能得出这一结论了。

  原历史上,东北是没有好的人才和项目吗?东北并不缺少机会,但问题是机会到来却留不住。

  拥有国内第一梯队的教育资源,但高校毕业生留下来的又有多少?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最后导致了整个地区不可逆转的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但好在,这种情况刚刚出现一点苗头,就被一笔笔从天而降的大量投资给扭转了。

  到1991年,随着前期投入的相继落实,盛京的很多投资项目都已经进入了盈利期。这其中包括有机床、冲压生产线以及汽车发动机,重型机械设备和航空产业,它们正在重新成为盛京的支柱产业,并且产生了相当多的第二产业利润。

  于是就在这两年里,盛京迎来了一个GDP的井喷期。

  从铁道部的全路会议到组团调研,到国防科工委三天两头蹲点督促推进苏27国产组装,最后二号更是打着拜年的名义从帝都杀了过来,眼看着就是从盛京过了这个猴年春节。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样一个问题,盛京的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地区?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连胡文海自己都不敢打这个包票。

  东北的经济发展,谁也不知道是体制改革获得的成功,还是因为大笔投资打的鸡血。

  各路经济专家和研究学者,论战从学术期刊打到大众传媒,谁都有一套看似有理的理论。当然,也是少不了各种“美国专家惊呼中国经济奇迹”、“东北模式必将在1993年走向崩溃”之类的加粗黑体字标题了。

  但是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速度掩盖了很多矛盾,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发展的方式冲过去!当重新站在岸上回头望去,当年一些看起来地动山摇的问题,早就已经不成问题。

  至少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不用再成为老大难问题——没有衰落过,当然就不需要重振。

  反正二号首长这个正月里,频频在东北各地的电视新闻里亮相。从满洲里、绥芬河到吉大与梅河口,丹东和牛庄也是同样少不了。最后转了一圈回到盛京,又是预定了601的团圆饭。

  说起来,自打空军的胃口被进口F-14养刁了之后,601的日子是真有些不好过了。

  为了支持同时开发三款三代机,空军和中航可以说是几乎被逼到绝路了。飞豹被砍了,歼八同样被砍了,更不用提回家吃自己的超七了。不仅是大刀阔斧的砍项目和二代机编制,又要搞一发三型、搞多功能雷达、模块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