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三十七章 节奏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部队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交通枢纽卡拉干达集结,乘坐两天的火车抵达南方阿特劳沙漠与莫音库姆沙漠交汇处、热尔套山和艾套山山口的汉套市,再搜集各种车辆组成车队向托别出发。

  应该说,哈萨克斯坦政府已经是竭尽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尽可能正确的决策。

  即使换了任何一个领导班子,也不可能在这种条件下做出更好的规划安排了。

  然而这场救灾行动,只能说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悲剧的标签。乘坐直升机先期抵达的救灾队伍,物资分发过程中被哄抢一空。

  想要维持秩序的士兵,被记者们的照相机描绘成了穷凶极恶的豺狼虎豹。

  打倒在地的,当然是

  “人民的呐喊”。狼藉的现场,成了拷问当局救灾决心最好的刑具。后续大部队的行动也不可谓不快,从机动到卡拉干达到救灾物资装车和抵达汉套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这绝对是精锐部队的机动效率。

  可是这两天时间里,他们仍然跑不赢记者们制造惨案的效率。更何况从汉套抵达托别,可是需要穿越刚刚遭遇沙暴灾害肆虐过的莫音库姆沙漠东南部,放到世界行军史上这样级别的艰难行军都是屈指可数。

  单从军事行动角度来说,哈萨克斯坦这支快速部署部队,无愧于精锐之名。

  可惜他们面对的敌人,比他们能够想象的更加强大。铅字和照相机的威力,在这场战争中远比机枪大炮和火箭弹来的更加强劲。

  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赶到托别,每一棵树、每一颗草被沙漠吞噬都是一次惨案,更遑论是一个双目无神的小女孩,拎着一个布偶熊站在托别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呢?

  !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痛、心酸、心碎的故事,在这座城市中轮番上演。

  有手捧着一滩水,却因为缺水倒在门口的母亲,她的小儿子站在家中斑驳的玻璃后面,面向街道望眼欲穿。

  有抛锚在沙漠中央的伏尔加汽车,全家人相拥着在车里度过沙漠的夜晚,发现时已经变成了一组冰雕……在媒体的描绘之中,这座城市距离感动全世界,大概也只差一个沙滩和小男孩了。

  哈萨克斯坦政府所面临的舆论压力,由此可想而知。当四天之后救灾车队终于抵达托别,阿拉木图日报上反而开了一个天窗。

  偌大的头版上面只有小小的两句话——不是每天都有头版头条,但是每一天都可以在这里读懂哈萨克斯坦。

  可以想见,阿比舍维奇在看到这一期报纸的时候,脸肯定是绿的。而紧接着在第二版,阿拉木图日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

  随着军队进入托别救灾,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场媒体盛宴已经进入了尾声。

  然而阿拉木图日报用这样一篇文章正式宣告,这场盛宴不过才刚刚开始而已!

  《哈萨克斯坦的每一座城市,都有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