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四章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的城市崛起密码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别是古代商业发展史,延续两千多年而从不间断的锦城历史就是大半的考点。

  当年的王志纲,便是拿着这么一本卷子说服了锦城的领导。

  卿云此刻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只是与王志纲当年略微不同的是,卿云在按图索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掺杂着自己的私货。

  也很正常,同样一个实验,甚至同样一组数据,不同的解读,可以供一个组水上好几篇论文,这是常事。

  学术嘛,就需要不同的角度。

  而卿云,他要的是在锦城地方志上千古留名。

  “陈叔你看材料里的这句,‘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锦官城锦独称妙’,说明了,当东南沿海地区还不知道丝绸是啥玩意儿的时候,锦城已经把丝绸玩出花花来了。

  这主要还要归功于我们武侯祠里面祭祀的诸葛孔明了,喏,他的原话,‘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孔明的意思就是,农业我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农业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我们蜀国国力弱,要刷GDP来爆兵,刷不过曹魏怎么办,最后还是得靠工业嘛!

  于是,这个聪明的男人决定发展‘锦城版轻小集加丝绸纺织业’—蜀锦产业。

  一时间,锦城开始了满城造蜀锦,开始了千年造蜀锦。

  而你看这段材料,《蜀梼杌》里就记载:‘蜀昶广政十三年……城上尽种芙蓉,九月盛开,望之皆为锦绣’。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这一产业在清朝达到巅峰,这段材料说的是《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锦城有机房二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百分之七十,锦城以产锦为主’。

  另外,锦城还专门设置了蜀锦专管机构,要知道,为某个产业设置官府,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锦官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蜀锦作为主导产业,带动了“种桑-养蚕-纺织-染坊-运输-零售-裁缝”的超级长长长长的上下游产业链,塑造了锦城千年的经济格局。

  因技艺精湛,品质上乘,“madeinjincheng”的蜀锦畅销全国,让锦城赚得盆满钵满。

  而陈叔你看这个材料更绝,‘一段时间内,蜀锦通过南丝绸之路,直销国外,成为国际贸易的硬通货’。

  这说明了啥?说明锦城当时已经依托于这个产业,展开了外贸。

  这第二波神操作,叫做‘产城一体,以产兴城’!”

  卿云讲到这里的时候,陈向明的神色越发的凝重起来。

  他发现,眼前这位能在自己这个假不假也算省管干部面前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少年,言谈不仅仅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那么简单了,其观点背后折射出来的视角、大局观完全是站在大气层的高度了。

  恐怕,这小子要是混官场,也能快速出人头地吧。

  官场其实有的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