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25章 努力开始变得有用了_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之中,没有出身、家世等等诸多过去非常讲究的东西,只看一个标准——学习能力。

  但是左雄所推出的这个公府复试的概念却给他以灵感。

  这对什么人最有利?

  这就是先发优势啊。

  在帝国最高统治者、万王之王面前完成考试,在他的注视下完成考试,甚至有可能作答的时候,他就站在你身边,盯着你的卷子,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

  再不济,也要是地方上响当当的豪强才能和朝廷产生联系,分享一点政治权利,从事农务的庶民与此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关系的。

  第二次考试原则上也是遴选考试,号为“选考”,将各州的优秀学子们聚在一起进行再一次的面对面比拼、正式大考,选拔出来最优秀的一批人参加第三次考试。

  正式选拔完成之后,可以在雒阳城人流最多的地方张贴“皇榜”,将科举考试最终的入选者公示天下。

  这很明显是突出了皇帝本人对人才选拔的重视程度,可是亲自监考和亲自面试,这说起来,属实是有点过于重视了。

  这样做其实对于朝廷来说好处是非常之大的。

  至于道德,那就要靠律法来约束了,这不是人才选拔应该过多考虑的事情,如果这也需要人才选拔过程来考虑的话,人才选拔的过程就太过于繁琐了,而律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作用了。

  虽然说面试原则上不淘汰入选者,但是如果面试表现的非常差劲,也会影响此人在之后的仕途。

  过去讲究命,现在不一样了,要讲努力了。

  而当年左雄所引入的公府复试制度,也正是东汉朝廷对察举制度的缺陷做的最大的一次针对性补强,也是正儿八经的提出了用考试制度来考验人才的可能性。

  从朝廷的执政成本来考虑,用考试选拔人才是最节省的方式,无论对人才选拔的过程还是之后的“售后服务”所需要付出的精力成本,相较于察举,都是非常重大的优化。

  凉州州学办了七八届了,就有大量农家子弟因为刘备设定的这个规矩而得以免费入学,家里几乎都不要承担什么费用,只要愿意让一个可以作为劳动力的子弟进入州学为国家服务就可以了。

  这个政策,直接把选官的对象从士人扩大到了全体国民的范畴之中,强行抹平了士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距,只要你是个汉帝国的子民,登记在册了,只要入学了,只要努力学习,就有考取功名的可能性。

  陈群不知道刘备这样设计的意思是什么,不知道有没有深层次的一些想法,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制度至少能保证皇帝本人知道自己选拔出来的是一些什么人,也会让这些新人认识皇帝,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评分方式,评分标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