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二章国子监的艰难,赵定构想_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学?”

  听着张仕纬的话,赵定摇头笑了一声:“本王不会治学。”

  “啊,这.....”

  张仕纬到嘴的话一时之间有些卡在了喉咙里面。

  他没想到,赵定居然会这么直接的说自己不会治学。

  “张夫子觉得本王与那些诸子百家的圣人,列子传记中的先贤相比,本王如何?”

  赵定开口问道。

  “这....”

  听着赵定这话,张仕纬更加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赵定咧嘴一笑道:“夫子尽管说便是,本王也不是什么小气之人,其实夫子便是不说,本王心底也知晓。

  本王与那些诸子百家的圣人相比差远了,与那些列子传记中的先贤更是萤火与皓月之间的区别。

  既然如此,那本王又何谈什么治学?”

  “王爷,您真的是.....”

  张仕纬张了张嘴,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赵定居然能说这话。

  能身居高位,还能如此谦虚待人,能得当朝陛下信任,还能不骄不躁。

  单凭这份心性。

  赵定便值得这份信任。

  故而,无形之间,张仕纬对于这位燕王,心底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故而夫子让本王治学,那实在是高抬了本王,因为治学之道,古今皆有,诸子百家皆有学术论据,本王便是说了又能如何?能抵得上诸子百家,古今圣人之言否?

  不能!

  既然如此,那何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后人之事?”

  没等张仕纬说话,赵定便摇头否决了自己的问话。

  因为他真的不能。

  或许以他的阅历,和前世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经史子集,也能抽出两篇装个叉,但没有意义。

  没有丝毫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里面也同样有无数的典籍,其中劝学篇,治学篇,也不知道有多少,但结果如何呢?

  不也一样造成了如此割裂吗?

  自古以来治学简单,但育人最难,当然治学也是另外一种育人。

  “夫子,这治学篇之事,本王就不献丑了,以前人之治学篇足矣,但本王也就说个自己的想法。

  国子监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治学不治学无关紧要,但重在育人,重在德行教导,学到可以稍稍放后一些。”

  “那燕王爷觉得如何育人?”

  张仕纬开口问道。

  “同甘共苦!”

  “如何同甘共苦?”

  张仕纬再问。

  赵定问道:“大乾国本是何物?”

  “自然是农业。”

  张仕纬不假思索道。

  “既然为农业,那为何不让国子监的监生下乡三年,深入地方体察百姓之苦?只有让他们吃得了百姓之苦,方才知道百姓之难。

  如此便是同甘共苦。”

  此话一出,张仕纬眼前一亮。

  这一点他倒是真的没有想过。

  他能有今日的学识,对于国情的看法,一方面来自家族的熏陶,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来自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