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1章 小康熙稳扎稳守,老闯王最后一搏!_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小康熙稳扎稳守,老闯王最后一搏!(求订阅,求月票)

  随着刺耳的净鞭声响起,早早就来到乾清宫大门外头,有几个还搓着巴掌,打着哈欠的大臣们,一下子全都精神起来了,纷纷溜达到自己该站的地方,一个挨着一个站好了。

  这个时候才不过是辰初时,也就是大早上的七点钟,而且还是正月二十的清晨七点.北京的正月,而且还是没完全走出小冰河期的康熙十一年正月的清晨,这天该多冷啊!

  如果站在景山上往下看,此时的北京城还是一片白皑皑的.积雪还没开化呢!

  就这气温,这时辰,大清朝廷上最顶级的那些官僚,也不得不起个大早,跑到乾清宫的御门之外,忍受着一阵阵刺骨的寒风,等着那位大清小圣主坐到乾清门底下听政。

  这个就是御门听政,也就是所谓的上早朝了!

  和后世电视剧里面一堆顶戴花翎的大臣站在一个大殿里面上朝不大一样,康熙喜欢在室外上朝——当然了,大臣在室外,他就不一定了。

  冬天太冷,他就在乾清宫的西暖阁里头听政,大臣们在乾清门外头挨冻。夏天太热,康熙就去瀛台岛上的勤政殿听政,大臣们在勤政殿外晒太阳。如果遇上康熙外出,譬如去燕山北面的草原上打兔子,那大臣们就得在野外上朝了。

  而且康熙也不似后来那些越来越舒懒的大清皇上,隔三差五才上一回朝,他可是天天上朝的。除非遇上雨雪天气,他才会改个时间,如果一整天都下个不停,那大概就只有取消了。

  另外,这个御门听政也不跟菜市场一样,一大群朝臣在那里你一句我一句地议政而是一批一批轮流去康熙跟前跪着说事儿。依着制度,是宗人府的大臣先去跪,然后是六部九卿等各个御门一个个上去跪陈,吏部最后“留堂”,也就是别人都走了,吏部的官再和皇上打小报告。

  不过今儿规矩有点改了,当大臣们抵达乾清门外的时候,就看见乾清门正中已经摆上了御榻,榻后立了屏风和表案,看这意思,今儿皇上是冒着刺骨的寒风,在乾清门搞一次御门听政了也许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伙儿宣布什么要紧的事情吧?

  最近京师里面可一直有人在传小皇帝也效仿曹睿御驾亲征去西安督战的事儿.这个小皇帝自比曹睿,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他眼里,谁是曹真,谁又是司马懿呢?

  还有,小皇帝要是曹睿,那谁是诸葛亮?难道是吴三桂吗?这也忒抬举这个三姓家奴了吧?

  在净鞭响起的时候,乾清门外挨冻的这些官儿们,都心思沉沉的在琢磨这些个问题。互相眼神一交,都是浓浓的忧色。

  就算不拿小皇帝、吴三桂、岳乐这些人和《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对号入座,单说这个御驾亲征,就有点让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