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6章 伸冤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魏癞子敲开博陵县寺的大门时,县令胡溥就在县署内看着政事堂总结的《各县分田若干问题》的邸报。

  泰山军的造纸技术非常发达,除了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它对行政公务的表达和效率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纸张在代替竹简后,文字的表达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很自然,为了将政事堂的政务充分向下面各郡县表达清楚,一种新的公文写作风格开始出现。

  这种风格也常称为“政文”。

  而现在胡溥手上拿的就是一份这样的政文,字数多达五万多字。在过去这字数都是一本书了,而现在却只是用来总结分田事物的一些经验。

  以上的变化只是如今河北的一个小缩影,随着泰山军大力发展生产力,河北将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但也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胡溥现在就在用心学习这份邸报,因为这代表着政事堂对分田的最新态度和精神。

  别看胡溥才十八,但已经是个老吏了,他知道事情办成是一回事,办得上面满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胡溥在收到这份邸报后,就推掉了今天的公务,专门用来闭门学习。

  而这邸报一看,胡溥果然收获良多,也明白了这次分田中其他地区的教训。

  首先政事堂直接批评了常山国石邑的县令,训斥其对分田政策的执行一拖再拖。

  这件事胡溥也有了解。

  这位石邑令是一位降吏,之前是在河内一带做吏。在奉命押解军粮给前线的汉军时,被泰山军给俘获的。

  其人,后来为政表现好,就外放到了新定区的石邑做主官。

  这名石邑令在了解了石邑当地的情况,就回书给常山国相张南,就表达一个意思:

  “我石邑的情况比较特殊,县内并无豪强,所以无田可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石邑大部分县域处在太行山之内,好年景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山民出来卖些山货,但随着天下大乱,整个太行山都成了盗贼和流民的乐土。

  在这种混乱和衰败的背景下,石邑大部分的土豪都活不下去。不是自己被劫掠了成了赤贫,就是带着宗族迁移别处。

  再之后,黄巾起义,为了供应朝庭的北部大军,常山国又加重了税赋和劳役。这种情况下,那些山外的小民也开始入不敷出,结队逃往山内。

  那名石邑令的报告是:

  “石邑之难,非在土豪,而在安民。民不安,纵然有土又能如何?”

  其实石邑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视为河北地区的普遍状况。

  幽冀诸县本就常年受胡人袭扰,又需要负担北疆边防的称重税赋,生活普遍就艰辛。

  之后又爆发了近三年的河北黄巾大乱,地方各郡守的压榨就更加凶猛。

  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如博陵崔氏、诸刘姓王,以及其他做到两千石以上的右族才能置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