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嬴未:我也集法家大成!_大秦:儒皮法骨道家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非刚才那番话里可是有坑,主动说了商鞅变法,在韩非想来,作为秦国公子,嬴未怎么也不可能说自己的国家不好吧?

  所以他就只能承认‘法家’才是治国大道,是让国家能够变的强盛的学说,而不是儒家的道德与仁政。

  这样一来,嬴未所推崇的德刑兼备也就不攻自破了。

  嬴未当然知道韩非的话里有坑,但是他怡然不惧,侃侃而谈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道。”

  “如今的时代,礼崩乐坏,七国战乱不休,在这样的年代里,商君之法自是能让国家强盛。”

  “然而师兄你所推崇的法术之道,乃是国强民弱之法,国家的强盛却并不代表着国民的强盛。”

  “老师曾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严苛峻法与苛政猛虎正是人民最抵触的。”

  “若国进而民退,长此以往,这艘名为国家的舟船必将倾覆!”

  听到嬴未义正言辞的话语,韩非却是不以为然。

  这也是这个时代人的局限性,作为韩国王族的韩非,他虽然也有自己的仁义,看到那些生活困苦的国民会感到痛苦难过。

  韩非想要在韩国变法求强,也是有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想法。

  但是韩非却也不觉得底层人民就能倾覆国家。

  最主要还是华夏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在秦朝,而在这个战国年代可从没有那种大规模农民起义。

  时代的局限性,让韩非根本看不到这一点。

  虽说华夏历史中,就没有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最后能够成功的。

  但是当大规模农民起义出现时,就代表着这个王朝即将崩塌了。

  这时只有荀子最是欣喜,忍不住的露出嘴角的笑意。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几个弟子,都必将青史留名。

  而嬴未引经据典,大部分的经典都来自于荀子著作,将其比类孔孟。

  身为老师,被自己如此优秀的学生这样夸赞,荀子又怎能不高兴。

  最起码这证明了在嬴未眼中,自己这位老师是有德行、有学识、有能力的,对于儒家之人来说,这就够了。

  嬴未这时又看向韩非,语气深沉,缓缓道:“……况且商君曾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如今列国伐交频频,商君之法自然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法。”

  “易曾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商君之法只能用一时,而不能用一世,到该变的时候,自然要有所改变。”

  韩非神色骤然难看,下意识问道:“……那什么时候该变?”

  嬴未昂起头来,大笑道:“……自然是我秦国一统六国之后!”

  历史上秦朝不变,所以它亡了,自此之后人们可谓闻法家色变。

  直到儒家改良,吸收了法家的思想,独尊儒术,法家之道才是以儒皮法骨的形式继续流传。

  其他的不说,法家的‘势’与‘术’可谓是千百年来所有君王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