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赏识_我在年代文里边学习边吃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建议,这份申请报告可以按照现行条例予以审批,具体是否通过,就依照管理草案所述,严格审查。”

  “而且考虑到目前事态的严重程度,一定加急办理,不能拖。初审通过之后还要复审,最后所有的资料都汇总到我这里,我看过之后,确认无误了,再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上市。”

  老同志虽叮嘱繁多,但条理清晰,层次有序,云苓听了一遍,便知道后续的处理程序是如何。

  她突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之前在村里每次和大队长他们谈事时,她都要掰开了揉碎讲,重复三五遍都不算完。但与之相比,这位老领导直接安排好一切,全然不用她殚精竭虑,多思多想。

  即使考虑到学识、眼界等限制条件,不说大队长那帮人,可她自己也是如此——规划不够详尽,没有预估或者规避好风险,所以才导致现在的举步维艰。

  尽管这其中少不了客观因素,但若是她有这位前辈统筹全局的眼光和及时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便如顺水行舟、手到擒来。

  蒲鑫淼习惯性地将他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老同志见状又提点他:“从上学到现在,都这么多年了,你还这副德行。这工作和以前死读书不一样,做事不能光靠笔杆子,得用耳朵听,用脑子记。”

  可让他放下笔,他便不知所措,听不进去指示,更不知道目光看向哪了。

  老同志摇摇头,无奈道:“你还是记吧,我慢点说。”

  随后又嫌弃地补了一句:“你还不如跟着年轻人学学,旁边这位小同志都比你强。”

  但这也体现出是真的关系亲近,才能毫不遮掩地说出这种话了。要知道,到了社会开展工作上,除非心地善良,否则没人会如此苦口婆心地给他指出缺陷。

  云苓突然被点名,还有些茫然地眨眨眼。

  虽然说她确实把老同志的话都记在心里了,但也经不起这般“捧杀”。因为对她来说,细心聆听、牢记于心算是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操守。

  她只知道腼腆微笑,一副白纸般单纯的面孔,似乎羞于夸奖,不接话,也不谄媚。

  这让蒲鑫淼松懈了警惕的神经,他也不是听不进去教训,就怕老师对这个小姑娘存有伤势之意,那他还能有占地儿的位置了吗?

  不过就看这年轻人傻呵呵的,也没有抓住机会的情商,似乎不用把她放在心上。

  老师还让他学习人家,这有什么可学的呢?还不如他们单位的新人会说话呢!

  但蒲鑫淼表面上可不敢直言,顺从听训:“是,老师。”

  老同志只看他一眼,便知对方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也不多言。毕竟师生缘早断,如今提点两句,也是看在往日蒲鑫淼刻苦读书的用功份儿上。

  只是他也明了,人早就会变,更何况身处社会这个大染缸。

  恐怕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