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八章_1519_辽东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械故障坠毁的斯图卡,也打到了二十七架之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战机出动频率太高,很多配件其实还不过关。

  更加重要的就是,前线缺少合格的飞机维修技师。

  好多飞机,实际上有了小故障还来不及修理就再次上了战场。

  也正式因为超高的出勤率,这才让联军炮兵们成了靶子。

  在明军进攻的时候,只要发现联军炮兵开炮,立刻就会遭到成群结队斯图卡的攻击。

  这让联军炮兵,根本没办法打仗。

  他们曾经尝试过,集中高射炮对付大明斯图卡。

  奈何天上个有飞得更高的鲲鹏指挥,如果发现某地集中了大量高炮。

  最大的可能是把整个战区的轰炸机都召来,甚至鲲鹏也会挂载炸弹进行轰击。

  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当联军集中高炮打下一架或者两架斯图卡之后。

  就会有黄蜂一样的斯图卡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扔炸弹,那些高炮阵地上通常都是浓烟滚滚。

  而且这地方一旦被盯住,就不可能有一门高炮跑出来。

  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八八炮,只要被盯住那就是饱和轰炸。

  距离战场三十五公里之内的目标,还会遭到火箭弹地毯式的轰炸。

  在如此打击之下,联军炮兵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因为他们基本上只能打一两炮,就会被直接干掉。

  在空中调配上,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鲲鹏功不可没。

  这种有四个发动机的大飞机,其实是按照重型轰炸机研发的。

  可李枭的决定,改变了这种飞机的用途。

  现在鲲鹏上面装着巨大的电台,成为了空中和地面的联络站。

  不但可以提供地面情报,还能够校正炮弹落点。

  因为体量巨大,还能够长时间的滞留在空中。

  最重要的就是,斯图卡上面装备了接收机,困了你可以指挥斯图卡进行团战。

  团战的斯图卡,一改往日里单打独斗的窘境。开始集团作战,几号机投弹,几号机扫射,都有明确的指令。

  这样空中梯队配合日趋完美,也让轰炸效率大大提高,再也不会出现几架斯图卡轰炸一个目标的情况了。

  不过这种巨大的鲲鹏,因为研发出来的时间还短,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而且生产工艺上,也有许多的不足。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鲲鹏超低的产量,现在每个月的产量只有三架,估计半年之后才能有每个月四架的产量。

  不过作为引导机,月产量三架似乎已经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前线的要求。

  最重要的就是,前线需要为了鲲鹏修建长达三公里的平整跑道。

  并且还要为鲲鹏,修建巨大的机库。

  李枭在巴士拉盘恒了一个星期,又视察了一下正在试开采的卡塔尔油田。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必然给你打开一道门。

  这句话用在阿拉伯人身上,似乎是无比的正确。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