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六章_辽东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是地主**佃户家的喜儿。最后还把地主喜儿赶出家门,致使那喜儿因为缺少食盐而满头白发。

  这出李枭亲自书写剧本的剧目拍出来,立刻就成了头牌红戏。就是扮演地主黄世仁的家伙比较危险,好几次在部队演出的时候,演着演着下面就会有人打黑枪。以至于恼火的曹文昭不得不命令,观看《白毛女》期间,部队不得持有武器。

  老百姓就更加别说了,一个个看喜儿看得眼泪吧差的。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就被黄世仁给糟蹋了!随着宣传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演下去,山东地主们都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黄世仁!

  于是对地主老财家的清算就更加凶狠了,甚至传出了一个叫做周扒皮的地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结果半夜跑到鸡窝里面装鸡叫,好让长工们早些下地干活。

  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其中一些仁人志士编故事的能力,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宣传队的一个叫做熊赐履的青年人,没废多大力气,就借此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就叫《半夜鸡叫》!

  因为故事非常贴合时代,且符合主流价值观。短小精干的《半夜鸡叫》迅速赶超长篇的《白毛女》,成为宣传队力推的主打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打响了品牌,创造了口碑。

  “打土豪分田地!”隆武二年最为激动人心的口号,不管是山墙上还是院墙上。甚至山崖上的石头上,都有红漆写成的这几个大字。

  果然不出李枭所料,广大的农民对分地这事情焕发了人生当中最大的热情。他们无比拥护隆武朝廷,紧紧的团结在以皇帝大人为领导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以前地是地主的,现在地是老子的,谁想拿回去,他娘的就在老子的尸体上跨过去。

  对于贫穷的农民,尤其是赤贫的贫农来说,土地意味着一切。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太穷了。张煌言真的见过,全家就一条裤子的人家。出门需要轮流出门才行,即便是干农活也得在晚上干。

  当然,极端个别的例子也存在。

  周村就有一户姓周的地主,家里出了一个败家子。只要是灾年,佃户们求求少爷少收点租子。周少爷一般都会答应,个别家里实在困难的,还借出去不少粮食。还傻乎乎冒着鼻涕泡告诉佃户,今后有粮食就还,没有就不用还了。

  周老财主气得脑袋冒烟,为此还动用了几次家法,严惩这个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的丧门星。如果不是老婆不争气只生了这么一个,早就撕碎了喂鹰。

  可周少爷依然故我,后来发展到时不时的偷家里钱财借机穷人。只要家里人有个病有个灾,一时钱财上挪用不开,周少爷都会主动上门。放下一串铜钱之后,还是那句老话:“有了就还,没有了就不用还了。都不容易!”

  都不容易就是周少爷的口头禅,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被邻村的财主笑成了败家子、傻子、憨货、脑子进水……反正形容脑子不好使的词儿,都可劲儿的往这小子脑袋上招呼。后来一位饱学秀才,给这位周少爷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周大傻!(您看准了,不是周大生!)

  大傻兄的名号很快响彻周村,而后响彻淄博。前来观看的人是络绎不绝,最后竟然成为了时尚。你说没见过周大傻,就跟大明人不知道有皇帝一样。在淄博这地方,这属于常识范畴。

  拜大傻的名号所累,周少爷年芳十八家庭条件优越,知书达礼待人宽厚的富二代,居然找不到老婆。

  别说找不到老婆,就连上门的媒婆都没一只。在地主阶层里面,这王八蛋属于是异类。一个败家子,喜欢接济懒鬼穷人的囊虫而已。

  被所有人嘲笑的周大傻,自从工作队来了之后,再也没人嘲笑了。

  工作队带着大兵进村抓地主,周大傻就带着老爹和老爹几个老婆满村跑。跑到谁家,都会被第一时间拉进屋子里面。然后这家的男人就会拿根扁担,站在自家门口。任凭你说烂了舌头,就是不让进。其实进也没用,人早就从后门不知道跑哪家去了。

  辽东之虎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