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59章 遍身罗绮者_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本1984年比1979年增加了五成还多,而收购价格多年不变,蚕农实际收入下降。

  据余杭1981年对几种主要作物的典型调查,每亩纯收入,蚕桑比络麻少收入35%,比棉花少收入29%,比淡水鱼少收入26%,这种不合理的比价状况更趋明显。

  蚕农纷纷抱怨:“养蚕只能致穷,不能致富。”

  因此该县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桑园面积比1979年减少25%,蚕茧产量减少38%,导致丝厂原料不足,全市虽已先后并、关了四家丝厂,仅存的几家丝厂仍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部分缫丝机被迫停台转产。

  陈旧的生产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大。

  目前杭市市缫丝厂有3/4的机台还是立缫机,更突出的是还有800多台旧式铁木织机和三万多平方米的危旧房尚待改造,解放后新建的全国最大的杭市丝绸印染联合厂,至今仍在沿用30、40年代的老设备,在技术改造上,工厂陷入既无钱、又无权的困境。

  企业留利很少,职工收入很低,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以1984年为例,市属预算内丝绸工业实现的利润除去交纳所得税、调节税和归还贷款之外,企业留存部分再交15%的能源建设基金等,净留利润不到982万元。

  在这么一块很小的留利中,既要用于全系统22个全民所有制生产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和后备基金,又要用于25000多名职工的奖励金、福利基金,企业根本无力进行技术改造。

  职工生活福利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工资水平不仅低于某些新兴工业,也低于50年代的水平。

  因此出现了“老职工稳不住,新职工招不进”的状况,技术人员外流趋势持续恶化,苏省的情况和浙省相似,说明这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性质不容轻视。

  八六年四月,还是《经济新闻报》刊登了一篇文章——1万吨厂丝积压之谜。

  说是同年的一月,丝绸协会成立大会举行,会上传出的好消息是:建国以来丝绸业已为国家创汇100亿美元,上交利税100亿元,农民收益100亿元。

  同时,也传出了决策高层的权威论断:“由于近几年来茧丝增长速度高于内外贸易所需,已造成厂丝积压1万多吨,因此,目前对发展速度在适当控制中。”

  同时,会议上领导宣布行政方面已决定三项严峻的政策措施:

  一、1986年春季开始降低茧价20%,并实行限量收购;

  二、对夏茧和早秋茧作为绢纺原料收购;

  三、对缫丝厂的计划外所产厂丝,国家一律不收。

  于是,会议就在忧心忡忡和蚕宝宝要吃苦头的叹息声中结束。

  四月中旬,丝绸总公司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