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一章纷乱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纷乱

  一九五六年注定是个不平静而纷乱的年份,苏伊士运河的纠纷只是其中重大的事件之一。

  七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八月,在英法倡议下,二十二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九月,美、英、法召集十八个国家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十月,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的提案。

  战争的阴霾笼罩着中东,连美国人也觉察到了异样,但他们还不敢相信,作为盟友的英法两国竟然会背着他们进行一场战争。所以,他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匈牙利,那里正在进行一场由群众的和平游行转化成的武装暴动。苏联的坦克和军队正在源源开进匈牙利境内,残酷镇压他们认定的这场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的运动。

  1947年以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即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后的名称,事件后改称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拉科西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更伤害了匈牙利人民的感情。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新领导人的推动下,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在匈牙利,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纳吉?伊姆雷实施了“新方针”,比其他东欧国家更早地开启了“非苏联模式化”进程。

  但由于苏联的干预,“新方针”实施了二十二个月就被迫中断。此后,纳吉以著述的方式进一步提出以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取代苏联模式、以主权独立与民族平等反对苏联控制,这些思想在党内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共鸣。“新方针”中断后,匈牙利向旧政策复归,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随之恶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1956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二届八中全会召开,波兰顶住了苏联的压力,选举了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这极大地鼓舞了匈牙利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提出了以反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六点要求”,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但随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第一书记格罗?艾尔诺在电台发表的了措辞严厉的讲话令示威人群由不满转为愤怒,人群推倒了位于布达佩斯市中心斯大林广场上的斯大林铜像。随后示威者冲进电台,要求向全国广播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他们开始向电台大楼发起攻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