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三二 英国首相来了_调教太平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这长势?我种了一辈子的田,也是这两年才见到这么好的水田和这么好的青苗,而且这里一年能种三季,又不用担心黄河决堤,要说宝地也委实不假。”

  “可我新华地大物博,广西广东等地也有三熟的水田,为何不能增加产量呢?”李默假意问道,还抓起土捏了捏:“难道真是宝地?”

  “当然不是。”田老汉拍了下大腿:“除了一年能种三季外,这里的地比咱河北老家是好了很多,但比江南也不一定,这主要是因为托了皇上的福,给咱们带了那个叫化肥的东西来,还派了专门的人来教咱使用,要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没想到这位田老汉居然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了,李默撸了下鼻子,继续讪讪道:“那用了那个化肥后,这亩产有多少了?”

  说到这个问题,田老汉陡然裂开了嘴角,伸出四根手指略带得意的晃了晃:“四石。”

  虽然李恩富早让人报告了试验田的数字,但害怕下面弄假,所以李默才趁着在吕宋等待舰队归来的间隙,特意来一趟考察,但这四根结满了老茧的手指,还是让他差点想兴奋地大吼两声,因为这不是1995年,而是19o5年!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还没影子呢。

  要知道这个亩产量已经比国内的平均数字翻了几乎一倍!

  按照清朝留下的民间算法,一石约等于6o公斤,也就是说田老汉用了化肥后,一亩水稻就能产24o公斤稻米,一年三季就是72o公斤,按照田老汉全家七口人,种了五十亩地来算,一年就是三万六千公斤的稻米!

  从目前新华一块钱5o公斤大米的政府定价来算,这位田老汉一年少说收入也要过36o块钱,虽然还要扣除化肥成本等东西,但几乎是清末时的五倍还多!

  见到李默高兴,这位田老汉也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告诉他,这个移民居住区的房子都是政府带着家伙兴建的,约有一千人左右,除了种植稻米外,大伙还去政府专门登记开辟了大量的荒地,专门用来种植甘薯和蔬菜,明年大家还准备把猪养起来,此外镇上还来了两位年轻的先生,孩子们都免费可以读书了。

  最让他高兴的是,稻米收了之后会有专门的船队来运走,而且政府还实施了稻米回购保护价,也就是说不论收成多少都可以按照那个价格回购,彻底解决了大丰收后又怕米贱的担忧。

  唯一让大家担心的是疾病,由于他们这批人都来自中原大地,对南洋闷热的气候很不习惯,这些年死了不少人,幸好今年开始政府在巴拉望岛十个移民小镇上都开始建起了卫生站,不仅有西洋药,还有专门的中医草药,倒是缓解了一些病的势头。

  两个多小时的唠叨,让李默感受到了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或许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