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八八 北非上空的鹰(四)_调教太平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目前的飞机结构根本不可以去用拦阻索,上次阿德尔他们还用目前唯一一架铝制飞机在地面进行了拦阻索实验,当尾勾挂住拦阻索的那一刻,机身直接被冲力撕成了两截。

  除了飞机结构不够强外,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海上起降经验,认为海上降落和6地是一样的,可以缓慢下降,甚至一些老鸟早早的就关闭了动机,紧靠机翼的升力下滑降落。

  但在海上这是行不通的,降落时因为起降甲板没有6地机场那么长,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功率,怕万一降落点太前可以重新把飞机拉起来,这就使得对飞机的结构,起落架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加固这些东西,就有需要更强的引擎,所以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

  飞机太轻导致了侧风会影响起降稳定,双翼机的机翼空气利用率高,更会加大这个问题,而加固机身和起落架,需要结实和坚固材料,这又要回到引擎再次提高上。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就如他自己当初计算的,除非把引擎提高到至少6oo马力,飞机采用全铝制加强结构,要不然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不过也不是全悲观,至少经过之前的大量积累,动机功率增强已经突破了临界线阻碍,汉阳厂的v型八缸引擎,和长春的11式星式引擎都拿出了6oo马力原型机,还次把涡轮增压技术应用到了上面,李默虽然不是学动机的,但也能知道,只要继续完善和改良,提高稳定性,那么最多一年后拿出实用型是没问题的。

  这是一台好动机造就一代名机的年代,所以此刻已经抵达北非,就等着奥斯曼雇用的四十八架秃鹫就极为关键了,因为训练和实战是不同的,虽然欧洲此刻的飞机引擎比自己还不如,但就像不久前怒江号遭遇的那架意大利鸽式双翼机,由于采用了双层大机翼,提高了空气利用率,所以还是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

  这就使得他们初步具备了缠斗能力,而当实战交锋时,一旦进入互相追逐和缠斗,飞行员往往会做出很多下意识的规避和进攻动作,这是训练时无法模仿的,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动机和飞机本身都会暴露出大问题,等到这些问题反馈回来并解决,对自己的航空工业无疑是个跳跃式的展契机。

  除了这些问题外,空军也是目前新华唯一缺乏实战经验的年轻部队,通过这种强度并不高的战斗,锻炼出一批种子飞行员,等他们回来后就可以迅把经验传给更多的人,对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也是个极大的促进。

  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了李默将空军投入到意土战争中,但奥斯曼人显然还没意识到意大利飞机和飞艇的威胁有多大,不过这没关系,等他们吃够了苦头后,就会来找自己帮忙了。

  想到这里,李默的嘴角一歪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