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湾衡山指挥所_烽烟狼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个防卫部。这一时期,台湾战场目标的地下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机一坑、一人一坑、一车一坑、一炮一坑”,形成了以坑道为核心,永备工事为主体,堑壕、交通壕为经络的堡垒型防御体系。重要军事目标,如指挥机构、飞机和主要舰艇可全部隐蔽于掩体或坑道工事。一线雷达站、各级通信枢纽和通信台站、导弹阵地、物资仓库都已基本实现了永备化和地下化。衡山指挥所就是其中最为坚固的地下堡垒之一。

  近年来,台湾当局对衡山指挥所的扩建完善工作始终在继续。1993年台湾军方推出了一项“博爱专案”,计划围绕衡山地堡将台军最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联成一体,以便战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挥效率。这一方案的主体工程是在衡山指挥所东南面的原“三军大学”用地上兴建一座地上8层、地下2层的“国防部”大楼,以使目前的“总统府”与“国防部”分开办公,更使地面指挥首脑机关更迅速、更便捷地应对战争。大楼兴建完成之后,将可供“国防部”、“参谋本部”和相关单位的五、六千人使用。“博爱专案”1996年正式列入预算,计划2003年完成。

  “衡山”总体系统

  装配于衡山指挥所地下隧道中“国防部”地下室内的“衡山”系统,8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1992年4月建成。

  “衡山”系统是台湾“国防部”的战略指挥中枢和台军战略性自动化指挥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辅助参谋本部进行指挥决策。平时收集更新信息,对各军种进行日常管理和指挥,战时根据作战态势拟定最佳作战方案,对联合作战实施指挥控制。“陆资”、“大成”、“强网”系统作为台湾陆、海、空三军各自独立的指挥系统,担负情报信息的收集与传送、部队的指挥控制及与友邻的沟通协调等任务,通过系统综合实现互通,达到了“一个系统,三军共用”。

  2“衡山”系统的组成

  衡山系统主要由作战、人事、后勤和通信4个分系统组成。通过专用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与各军兵种、第一至第五战区和金门、马祖防卫司令部等单位连接,实现信息分发传输和指挥控制,见图1。

  图1台湾军方C3I系统总体结构

  “衡山”系统的主要设施有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及外围设备和战略、战术通信网,现已与各军种的C3I系统联网运行。

  “衡山”系统之内设有庞大的“国防”信息库,其中主要是作战知识库和三军态势数据库。作战知识库中输入了台澎金马地区的作战预案、武器装备、兵力部署、通信网络诸元、后勤保障和各种军事资料、图表、图形以及祖国大陆军队的基本资料。三军态势数据库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