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_权倾南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倾向于支持大汉对外征战。原来的时候我们弱小、受人欺负,连自家九州之地都保不住,也就来不及计较这些了,而现在既然已经天下一统,那我们去拿回祖辈们曾经开拓的土地又有什么问题么?

  不过这种思想想要贯彻人心,恐怕至少还得等上一代人。

  可是现在的大汉,现在的李荩忱也不是很想等。

  敌人都已经打上门来了,假如不反杀回去的话,岂不是显得我大汉对内强硬,对外却是软骨头?

  所以李荩忱还要着手通过勘探和开发这些边远地区丰厚的资源来让百姓充分的认识到拿下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重要性。不过李荩忱也不知道到时候工部是不是就能够在西域找到足够多的资源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对于后世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矿产资源也只是有个大概的认知罢了。

  这些矿产是不是露天就能开采、具体在哪片山上,李荩忱还真的不清楚。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在南洋发现的丰厚资源作为背书,李荩忱说西域也有,百姓们自然不会再质疑。而不管西域也好,辽东也罢,就算是找不到,等到大汉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并且扩张势力的时候,下一代人就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顶梁柱了,自然会比自己更习惯于盯着门口一亩三分地的父辈们更加支持朝廷对外的扩张。

  征服这些曾经属于华夏的边疆土地,绝非一代之功。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屯垦、繁衍,才能让华夏文明的根深深的扎入这一片又一片土地之中。

  不过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漫长而持久、需要耐心的过程,所以李荩忱更加倾向于能够更早的开始。

  可想而知,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切必然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挑战,因此李荩忱也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在自己在位的时间里解决掉这些问题,这样自己的后代们就可以用已经经过完善的政策方针,实现对这些土地的同化和掌控。

  而让羌人成为大汉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为大汉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么多人蹲在山上,饥一顿饱一顿,何必呢?假如能够让他们去耕作或者让他们进入工坊,那自然就能够极大的弥补现在大汉人力的不足。换句话说,这些骁勇好斗的羌人,如果真的能够收服并且使得他们认可于大汉,那么大汉军中也会再多一支骁锐。

  李荩忱的心思,萧摩诃似懂非懂。

  不过他也知道,李荩忱只是单纯的先提醒自己一下罢了。

  陛下如果真的有心想要让羌人归顺大汉的话,不会把这种活单纯只是交给自己,必然还会派遣文官以及随军的主簿配合指导。

  到时候在这方面上自己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

  之前大汉北伐的时候,武将在前只管冲杀,文官在后只管安民,很快整个北方就安定下来,这已经让大汉文武们有足够的经验并且足以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至少比原来都督一方的官员又是忙着征战、又是忙着安抚百姓,看着是大权在握,但是实际上却是手忙脚乱来得好。

  萧摩诃慨然应允之后,李荩忱并没有多做停留。

  本来征调萧摩诃上阵,又何必需要李荩忱亲自上门。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