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6章 亭中叙旧_明朝第一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期的明朝,一般孩童早在三岁时,就会家中接受启蒙教育,五岁时就可以去私塾读书,即使什么都不懂,也会背诵些论语等四书五经。

  而官宦和富商等人家,更是会请来老师,在家中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或者是由父母长辈亲自教导,就是宫里也同样如此,对于几岁的小儿,异常严厉。所以这时候的7,8岁孩子,聪明些的不管是说话,还是举止,都如一个小大人一样,也就是所谓的少年老成了。

  此时面对一个8岁孩子,好像大人似的说话方式,常公公并没有觉得突兀,就是张婉儿和一众丫鬟婆子,尽管吃惊于二爷时不时的惊人之语,也顶多是以为他常年痴呆,一经苏醒就如天仙附体,乃天生的聪慧之人。

  张婉儿口中的解缙其人,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o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类似的聪明孩子多了,这古时孩子往往早熟,说话老成世故些,都属寻常,何况张灏身份贵重,即使经常语出惊人,也无人敢怀疑他,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张灏还是急着跑到郊外,就是为了避人耳目,除了疼爱他的姐姐心知肚明,知道他怪异一面外,丫鬟婆子的都蒙在鼓里,就是烟翠碧翠二女,因为本身见识有限,年纪又不大,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

  张灏对于这些心知肚明,所以行事没有太大顾及,反正只要拖过整个夏天,那时就会人人以为他勤奋好学,被姐姐教导的有模有样,即使是父母亲人,顶多只是有些惊奇,而不会太过怀疑,反而坐实他聪明过人,对今后他在做些出格的事,也就不会在大惊小怪了。

  对于汉王到访一事,这几天早就想好了应对之词,当常公公说完后,张灏只是微笑,神态间并没有什么异样,只是客气的道:“既然汉王殿下相邀,那明日我亲自过去拜会,不过家姐待字闺中,不能相见外人,还请公公回去转告一声。”

  常公公早就料到会遇到此等说辞,如张家大小姐这样的大家闺秀,别说出门,就是平日呆在家中,也不会出来见客,其实汉王用意也没那么龌龊,这古时在对待男女关系上,刑罚最是严厉,早在秦朝起,凡是通奸等罪名,那一律都得处死,历朝历代下来,或缓或松,基本都是一脉相承,特别是针对官员以上级别,比起平民百姓还要处罚更加严厉。

  没有张灏所想象的那样,动辄就生强抢民女的戏码,起码在明朝初期,此等荒唐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汉王即使在无法无天,也不敢败坏一个官宦小姐的名声。

  “公子有所不知,我家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