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2章 顶礼膜拜_明朝第一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顶礼膜拜

  千头万绪,张灏在东北一呆就是二个月,比起那些熟练工匠,他虽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几乎可以称之为理论大师了。

  明朝永乐时,很多技术工艺都得以长足进步,而战争无疑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匠户世代传承的国策,在初期显然极具发展潜力,为了得到朝廷的重赏,无数匠人绞尽脑汁的改良祖传手艺。

  郑和乘坐的宝船和许多技术都足以说明问题,反正张灏算是踩在了巨人肩膀上,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工匠,尤其是关于造船方面的人才,因为朝廷不在大量建造海船,三百位手艺最好的师傅都被张灏用丰厚月银聘请过来,闹得朝中大臣几次感谢过他,要不然,光是安置这些人连同家眷,就不知会愁怀多少官吏。

  明朝在永乐皇帝驾崩以后,航海技术一落千丈,固然是古时工匠们敝帚自珍,但朝廷不重视绝对算是最大的原因,直接导致曾经红火一时的造船厂被废弃,无数拥有极高手艺的工匠沦落街头,无数绝技纷纷失传。

  一大早,张灏灰头土脸的爬出床,走出简陋木屋,身上套着一件兽皮大衣,模样好似一个野人一样。

  此处位于一处山谷中,说是山谷,不过是两座小山之间的低洼平地,不过仅有一处出口,便于进行一些需要保守秘密的作坊安置此处,比如炼铁,比如研制火药,比如打造兵器盔甲。

  即使知道自己这么做乃是吃力不讨好,但张灏还是决定花费无数人力财力就行研发,就算经年下来没有成果,但留下一份基础给后人,在辅以详细的记录,无疑能为后代留下一份珍贵遗产。

  五个大型砖窑建在一条河流边上,数百个青年正在树林中采伐树木,一些妇女帮着打些下手,采伐的树木用来制成木炭,此外还有从中原运抵过来的煤炭。

  砖窑技术早在战国时就已发明,明朝时早已趋于完善,窑子达到需要的温度在用水冷却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最后能产出青砖,而自然冷却的话,就会形成红砖。

  不管是修建城墙还是房屋,明朝时往往用糯米汁等物代替后世的石灰水泥,可是此时的驻地哪有这个条件,以至于绝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木制的。

  地处北方,如何度过寒冬就成了首要难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竟然在百里地外发现了天然的石灰石,后世大连附近地区本就是石灰的重要产地,储量之丰富,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随便捡拾石块已经足够用了,根本用不着大肆开采,不过能一眼发现白色石头有如此神奇的功用,大师张灏绝对是慧眼识珠,闹得上千工匠再也不敢小瞧这位锦衣玉食的公子哥了。

  不提全族老少都在夜以继日的修建房屋,明年开春修建城墙自然也顺理成章的提上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