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8章 东南亚觉醒(上)_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革。

  他们大规模削减军费,裁减军队,把国家的重心全部用在经济建设上。

  尤其是柬埔寨、缅甸看到老挝引入桦国资本没多久,经济便一飞冲天后,更是迫不及待了。

  老挝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20亿美元。

  这还是政府仅仅计算了贸易顺差的数值,那些农民的工资和其他额外收入都没有记录进去。

  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增长速度太惊人了。

  老挝政府担心周边几个“亲戚”眼红,不惜一切代价过来挖墙脚。

  这些“穷亲戚”肯定会给出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毕竟大伙的条件都差不多。

  桦国人若是移情别恋,转移资本,那他们又要回到从前那种刀耕火种的日子。

  他们生产出来的无公害果蔬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但那都是桦国农学院通过科学方法精心培育出来的。

  这些人走了怎么办?

  另外,农业最讲究的就是果蔬保鲜和快速物流,这些他们通通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他们可是背靠着桦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市场。

  就算是国际市场环境再差,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被消化的,少赚点而已啦!

  就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来说,四小虎和四小龙的大部分普通民众生活的跟狗一样。

  跟老挝民众相比起来,就真的是天差地别了。

  老挝的老百姓虽然钱不多,但基本上衣食无忧,不需要像那些工人们朝五九晚,还要为吃荤菜而发愁。

  当然,姜余和农学院赚的钱比老挝政府更多,基本比例差不多在10:1左右。

  也就是说,老挝政府赚一美元,姜余他们赚十美元。

  没办法,销售和运输渠道都被这些桦国资本拿捏的死死的。

  也正是有了如此光明的前景,桦国的大部分农学院开始自主朝更高端的蔬果品种改良上下功夫。

  姜余曾对他们说过,市场的竞争无处不在,蔬果产品的迭代更新不比其它产品慢。

  若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他们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懂。

  谁家的蔬果更好吃,更实惠,更营养,消费者自然就会毫不犹豫选择他们。

  以前是人多粮少吃不饱,科研人员就往增加产量方向研究,往往忽视了口感和营养价值。

  现在的远东,黄土高原,东南亚的粮食产量暴增,人们反倒更关注粮食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同理,果蔬方面也是一样,人民的生活条件上去了,自然对高品质产品会更加向往。

  姜余要弄的是现代化全能农业,而非那种低效的传统农业。

  自然就会对蔬果抗病虫、营养、口感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space

  现在的农学院有资金、有人才,这时候不发力,更待何时?

  姜余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可不是给这些人用来做吃山空的。

  植物方面的基因改良,或者种子培育,并不是太困难,主要还是需要有人沉下心去做。

  比起改良动物品种,植物方面的改良技术实在是太成熟了。

  这么多研究学者堆在这里,要是还不能拿出几项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出来,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袁老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派科研学者,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旷古烁今。

  以往那些所谓的农家学院派,姜余也不想去再多说什么,他现在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这些学院派若没有整出些像样的成果,他也不想再浪费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

  …

  东南亚的八大国际粮食集团已全部被姜余全部拿下。

  这些公司若全部整合起来不下于现在的四大国际粮食ABCD。

  但姜余不打算这么做,以后视情况而定。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