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8章 郑家仿制不了北方机械的原因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合用的,郑成功嘴里说能生产枪弹了,可他们做的枪弹,质量之差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无论是蒸汽机等高端机械,还是新式枪炮。看着是一件东西,实际上是多种工业生产成就整合出来的。没有人才链、标准体系、配套产业设施,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仿制得出来?栓动步枪,倒是挖点工匠就能勉强做出来。只不过没法像北方那样大规模生产,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误差太大,他们做出来的枪有的都装不了通用子弹。底火和炸药仿制倒是不难,难的是配方。这玩意是顶级机密,根本没法获得。

  后世的满清搞了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才勉勉强强能生产出合用的近代工业产品,郑家想通过简单的挖人就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有点异想天开。

  别看北方的工业体系也就发展了十几年,可这十几年走过的路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的来的。先发优势真不好弥补,因为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而且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所形成的整体环境,想复制起来非常不容易。

  再说郑成功他们压根就没想着复制体系,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简单建个工坊仿制点东西出来。北方这些年办了十多所大学,以及技校,东南的这几家至今没办一所,他们谁都没意识到这些大学真正的作用。还以为这玩意想以前的文官培养体系一样,就是为了培养官员的。

  的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了政府体系成为了官员。但官员和官员不一样,新进入体系的官员在基层管理体系中的专业程度,远远要高于之前的传统文人。再说大量的新官员,还进入了工业生产体系中,他们对技术发展推动性非常明显。

  这还不是根本,根本是随着教育普及力度加大,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在飞速提高。如今陕北、西安的大部分工人和工匠都不是目不识丁者,他们基本上都具备了同等与小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这条件郑大木能具备?

  在东南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人,没几个会去当工人和匠人。更何况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工业生产所应具备的结构也不怎么兼容。

  被郑家用手段挖过去的技术人员,真正顶大梁的并不多。他们大多是工坊里的一般管理者,或者是有些能耐的匠人。这些人在成熟的生产体系下,能力还是有的。然而让他们从根本上重建一套体系,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说白了就是创造性和全局性方面有欠缺。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水平想建一个生产体系自然不够用。

  真正能做这些事的人,郑家又挖不来。那一个有大好前途的人,会去投靠郑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东南的这几个小割据政权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郑家给的条件,也就是在金钱上有优势,除此之外啥都没朝廷这边好,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郑家挖人是抱着挖匠人的态度去挖,而不像朝廷这样是拿高端职业人才当治国根基来对待的,这一点头脑清楚的人都能看明白。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