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2章 施琅能不能用?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施琅为何这时候从郑家反水?说起来是个漫长的故事。从个人经历和性格来说,他和郑成功有点像,都是年少有为,且不自卑的人物。自视高、带兵的天赋好,不甘局于人下,自己的主张的多,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两个人长期共事,不产生矛盾都是怪事。而郑家的体系,又不容许多出一个挑战郑氏权威的人出现。所以施琅在郑家麾下很不开心,而郑成功也处处防备他,害怕他做大,威胁到郑家对在军队中的权威性,出现一个独立于郑家之外的小军阀势力。

  原本历史上施琅和郑成功的矛盾早就爆发了,而施琅也在一气之下降了清,并且矢志要灭了郑家一系。这个时空之所以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李振新出现带来的变局导致的。

  施郑二人的矛盾,早在1652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了。郑成功处处防备施琅,好几次解了他的兵权,并且挖了他的部下。照施琅的脾气,忍下这口气很是不容易。让他强压着怒火,没有和郑成功翻脸,根本原因是没有时机。那时候抗清联盟实力高涨,满清已现颓势,施琅也是明白局势的人,知道投靠满清是没啥前途的。后来满清大封藩镇,让汉人军阀事实上独立。施琅就更没有了投靠的对象,有临海势力的也就鲁王、孙可望、唐通等人,这些人没一个是值得投靠的人物。

  局势逼得他不得不谨小慎微的在郑家苟且偷生,而日子也是越过越窝火。这几年他几乎就没有机会单独带兵,郑家防他比防贼还过分。每次有大战,他都是当炮灰,打辅助,负责给郑大木同学干脏活,而封赏几乎没他什么份,基本上是有虚无实。

  李振新打下北京城,让永历帝还都,重建大明朝廷后,施琅总算是看到了机会,心里开始打起了算盘。但这个决心也不好下,一方面他不敢确定重建的朝廷是不是一个长久的政权,另一方面他也没好的时机反水。

  只到这次郑成功带舰队北上,才出现了真正的机会。郑家这次同样没给他安排好活,只让他带着自己的人负责拦敌。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分工不同,可实际情况是,这活危险系数要比跟着主力舰队在外洋上作战危险的多,去年负责拦截的红毛鬼舰队就吃了大亏。

  当听到郑成功的舰队吃了大亏,惨败而逃以后。施琅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不打算带着舰队回福建了,而是要率兵反水投靠朝廷。于是他紧急布置先安抚住前来传令的郑氏亲信,然后让自己的兄弟带着几艘船跟着传令船南返。他给郑成功的的回话是,自己这边的主力舰队要殿后,防止朝廷的舰队趁势南下。

  真实的情况是,他已经不可能再回福州了。派自己的兄弟带人回去,一方面是为了稳住郑家,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