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0章 扬州服装业差异化生存之道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球比赛在有的地方火爆异常,可在有的却没起什么波澜,扬州府里就丝毫没有这种氛围。

  扬州知府陈世美,最近关心的不是什么足球比赛,他现在关心的是怎么解决大量服装作坊的吃饭问题。

  大批军服的订单,已经加工完成,现在只有少量的单子可供生产。麻烦的是,经过军方订单以及李总裁捐献的缝纫机刺激,扬州府出现了好几千家加工成衣的小微作坊,若是再算上那些临时接单子做服装的家庭妇女,全城上下数万妇女指着成衣产业吃饭哪。

  以扬州本地的市场,压根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从业人员。而外销的市场,一时半会也打不开。陕西、中原的大工厂,将成衣市场牢牢占据,想要从他们手中撕开口子,谈何容易?

  “夫人,咱们这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了?眼下这数万人的生计,可是愁死我了。”

  “郎君,困难只是暂时的,虽然一时半会咱们接不到大单子,但从长远来看,扬州府的成衣产业还是有前途的。扬州附近都是产棉区,所产棉花占全国近半,这是咱们的优势。还有扬州女儿擅女红,咱们做的军装颇受军中欢迎,要论活的细致,北方是比不了的,时间一长咱们的定单量会起来的,眼下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好。”

  柳小妹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可问题是拿什么熬过这段时间?总不能再找李总裁哭一鼻子吧?那时候还有地方哭,现在人家远在北京哪,想哭也没地儿哭。再说,今年以来,军方那边的需求量骤减,别说自己这边了,振川公司的成衣厂,都在为大订单发愁哪。

  就在陈大郎为纺织产业焦急上火的时候,新任松江知府王文强给他来了一封信。信里说,有一笔西洋成衣的订单,问扬州府这边能不能接。

  西洋成衣,不也是衣服吗?陈大朗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赶紧给王文强回信,说扬州府这边一点问题都没有,让他赶紧带商家过来商量具体的事。

  过了六天,王文强派人带着西洋商人过来了。

  “尊敬的陈大人,我们这批衣服的量比较大,而且时间要的比较急,不知你们是否能按时完成?”

  “量比较大?不知有多少,何时要货?”陈大郎此时的想法是,只要这位西洋商人下了订单,哪怕是点灯熬油,也要把活做出来。

  “足足有五千套,我需要两月时间内就能提到货,价钱上边你放心,我付的价格比目前大明市价高一倍。”

  两个月做五千套成衣?你还说量大、要的急,这怕是开玩笑吧?不过看着西洋商人认真的神情,陈大郎觉得自己是遇到棒槌了。

  “不用两月,一月时间我就能给你生产出来,付三成定金,留下衣样,你一月之后就过来取货吧。”

  “一月时间就能取上货?尊敬的陈大人,你不是在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