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7章 小县城的产业园区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蓟州是个小地方,在北直隶都不算什么有名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成了这几年发展最迅猛的明星县州。

  让蓟州声名鹊起的原因,是一样小的不能再小的物产,蓟州猪鬃刷。这样一样小的不能再小的产品,硬生生的让这座小小的县级小州,成为很多大型机械制造厂商代表频繁造访的地方,还带动着整个县州经济飞速发展。

  由于猪鬃刷的大卖,蓟州府趁势搞了一个产业园区。刚开始搞这玩意的时候,周边的府县都觉得是异想天开、当笑话来看。

  你一个山区小县,凭什么搞产业园区?哪怕是你们的猪鬃刷做的再好,这玩意能做多大?一年卖百万把算多了吧?连本带利最多也就值个十万、二十万银子的样子,抛去物料和人工能赚几个大子!弄产业园区投资那么大,市场前景又那么有限,蓟州府这是穷疯了才如此胡整。

  别人的冷嘲热讽,并没有阻止住蓟州建立产业园的决心。全州上下勒紧裤腰带,通过借款等各种方式凑了五万两银子的产业园建设启动资金,在州城旁边兴建起了以猪鬃刷生产为核心的产业园。

  搞猪鬃刷产业,关键不在于生产刷子,关键在于猪鬃的供应。刚开始搞这个产业的时候,蓟州的官府费了老鼻子劲。派人出去求爷爷告奶奶的从周边府县收猪鬃,收猪鬃的人几乎跑遍了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就这还是难以满足产能需求。

  最后州衙专门在产业园区建了好几个大型养猪场,并且鼓励全州的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三年后蓟州养殖的生猪规模超过了十万头,全州的农户几乎家家都养了近十头猪。有了这些生猪,再加上遍地开花的猪鬃贩子从周边收购的原料,才让蓟州猪鬃刷的产量突破百万把。

  刷子的原料是够了,可紧接着出现的生猪规模太大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猪和羊不一样,没法重复采鬃,基本上是一年就要屠宰一次。一年出栏十万头猪,哪就是过千万斤的猪肉需要往出卖。蓟州全部的人口加起来才是个七八万人,又都是穷人,根本消费不了这么多猪肉。

  养猪光靠卖猪鬃是收不回成本的,这玩意只能当副产品来做,所以这个产业能不能成功关键看巨量的猪肉能不能卖出去。好在蓟州周边,有两个大型城市,北京城有着一两百万人口,天津城这几年人口规模也接近了百万,蓟州的猪肉只有买到这两个城市,才能把产能释放。

  给大城市卖肉,想着容易做起来难,传统来说,这些大城市的肉类供应都是城市外围的养殖户来做,你一个偏远地方想要挤进人家的大市场谈何容易。

  一筹莫展的蓟州官府将主意打到了前来采购鬃刷的厂家身上,这些厂家都是大客户,比如振川公司、奔驰公司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