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8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共和党的力量和日本政府对抗,却又极力在舆论上缓和两国关系的革命党,一败涂地的则是北洋派,特别是南方的冯国璋集团。

  当上海虹口事件传到北京时,传承了前清外交传统的北洋派政客很快就摆出了两个姿态,一个是干脆装死,一个则是要求国民忍耐,把这件事交给政府来处理,不要激化中日问题。

  徐世昌等北洋文官派选择了装死,不断的把皮球踢给了总统府,冯国璋则是对治下城市的学生、市民和工人对于上海虹口事件的游行示威进行了驱散和阻止。由此,在日本国内发生“米骚动”,日本外交官对于上海虹口事件的立场趋向于软化后,民众的怒气开始转向了不作为的北洋派,特别是阻止民众示威的冯国璋一系。

  这样的情况,冯国璋也是第一次遇到。毕竟在他这一生中,但凡洋人和中国人起了冲突,只有中国人吃亏,什么时候洋人吃过亏?哪怕是日本人。他当时做决定时考虑的,是事情闹大后日本军舰开进长江来,他这个江苏督军就是首当其冲,这不就是因小失大么。

  按照前清的传统,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官怕洋人。就是因为每次洋人和百姓闹起来,洋人都会找上官府赔偿自己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给自己找麻烦,洋人和百姓一旦起了冲突,官员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压制百姓,不管是非曲直,只要把百姓压制下去,事情就算完结了,自己的官位也就保住了。

  虽然冯国璋现在也算是东南的土皇帝,还用不着向谁负责,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没有洋人给予的武器和借款,他就不可能在江苏坐稳督军的位置。虽然他拒绝了日本方面的拉拢,但是真没想过要为了一群百姓去得罪日本人,还是一群租界的百姓,这摆明了应当是英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问题么。

  但是现在么,日本人居然对北京退让了,而英国人却站在了北京政府的一边,这让冯国璋感到了相当的不安。他之所以能够割据东南和北方对峙,依靠的正是英国在背后的支持,但是现在英国人却站在了北京政府一边,虽然对抗的不是自己,但也让冯国璋意识到英国人真靠不住。

  冯国璋坐拥东南最富庶的太湖地区,手中又有着4个师,实力可谓是东南第一。但是他的精力已经远不及辛亥年间了,且他膝下虽然子女众多却并无什么出色的人物。就像他和段祺瑞年初还积极反对袁世凯的儿子接手北洋集团,那么也就别指望自己的部下会接受他儿子接替自己的位置。

  在江苏督军的这几年,冯国璋好歹也是捞了不少钱,虽然他比王占元的吃相要好一些,但是数百万的家私还是有的。冯国璋因此就萌生了退意,不想再出头和北方对抗下去了。

  于是在8月27日,冯国璋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