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6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一道疏林之后,就看到他最爱的宝贝-6门105mm轻型榴弹炮和12门75MM山炮,

  这18门山炮分成了6组,每三门火炮摆成了一个间距15-20米的三角形炮组,而6个三角形炮组成两条线交错摆放,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标准的平行四方形,所有的跑组都是斜向东南摆放着。

  那几门德制75山炮也就罢了,夹在中间的1898/1909年制105轻型榴弹炮可是中国第一次引进的火炮,如果不是为了在战场上进行验证这种改进型号火炮的威力,德国人还真不会卖。

  看到这些钢铁造物,田亚斌的心情陡然就好了起来。虽然他手中的火炮只及对方三分之一,但也并不是没有和对方对射的能力的。只是前沿阵地丢的太快,炮兵观察员都来不及上前观瞄日军在南河南岸的炮兵阵地,可以观测的地点就丢了。

  按照德军的战术要求,火炮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压制敌军的火炮,其次才是支援步兵。不过那位德军炮兵顾问汉纳根中尉认为,在无法准确的瞄准敌军火炮阵地射击时,防御方的火炮应当退而求其次,以阻断敌军步兵的连续进攻为重心。过早的暴露己方的炮兵阵地,只会给敌军造成警惕,从而无法把首次炮击的效果最大化。

  在崇尚进攻的德国陆军中,汉纳根中尉只能算是一个颇有些新奇想法的数学天才。不过在国民革命军中,在朝阳坡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中尉,已经被视为一个炮兵专家了。毕竟国民革命军和德国陆军的任务并不一致,德国陆军的任务是确保德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国民革命军的目标却是把侵略者赶出本国的国土。

  这也就使得重视防御作战的汉纳根中尉这批低阶参谋,在革命军中的影响反而大于了以鲍尔少校等人所领导的德军高阶参谋。

  田亚斌最终接受了汉纳根中尉的建议,没有对日军的火炮进行反击,甚至压制了对日军进攻南城的部队进行炮击的主张,他不希望在日军的主力尽出之前,把自己的实力完全暴露出来。

  在得到第八步兵团一个营的支持后,他手中的兵力足有3500余人之多,并不比日军现在进攻的两只联队兵力少多少。而凭借着城市内修建的工事和各种武器的配合,第八步兵团其实还是拥有优势的一方。

  田亚斌觉得,即便不动用大炮,城内的守军也足以挡住日军的进攻。更何况,他并不希望战士们把作战任务都寄托在后方的炮兵身上,如果失去了炮兵就无法战斗的话,那么离开了工事的战士们就会和38营的士兵那样,在野外根本无法同日军作战。

  保留炮兵作为最后手段,并用人数相差不大的敌人测试本团在火力劣势下的作战能力和意志,就是田亚斌指挥今日守城作战的主要考虑。

  田亚斌的等待并没有白费,就在他和指挥这处炮兵部队的汉纳根中尉交换当前战事的意见时,一名炮兵观察员跑来向两人报告道:“日军有了一些新的动向,似乎他们的炮兵部队正通过铁路桥向北岸移动。”

  汉纳根中尉立刻向田亚斌建议道:“我认为现在该轮到我们的火炮发声了,中校先生。”

  田亚斌深呼吸了一次后回道:“我们先去看看日军的动向。另外,我们的大炮能够击中目标吗?”

  汉纳根中尉转身带着田亚斌向高处的观察哨走去,一边认真的回复道:“在战前我们已经测量了南河北面的地区,又有着铁路桥作为参照物。其他地方不好说,但是靠近铁路桥北面的那块区域,只要我们的炮长严格的按照我们给出的方位、高度进行射击,那么就没有理由打不中…”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