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3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学生是否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

  吴川摊开双手无奈的说道:“并不是我不愿意邀请中国学者,只是我国本就缺乏理工科类的科学人士,所以我只能从外国邀请理工科类的学者。至于人文教育方面,我国的学者大都不赞成白话文和拼音系统,而且我们的预算有限,也给不了其他大学的待遇,所以现在哈尔滨工业学院的教育才会有些偏科。不过我会接受太炎先生的批评,对本地的教育加以关注的。”

  章太炎立刻有些不屑的说道:“我倒是以为,恐怕不是他们不赞成白话文,而只是不赞成革命委员会提倡的白话文。

  白话文并非始于今日,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

  所以我倒要问一问了,革命委员会提倡的白话文到底以什么语言做标准的?此外拼音系统虽然对于孩童发音颇有帮助,但是对于识字无益。我们当用本国的音韵之学,使音韵文字相通,则学会了音韵也就知道了文字的发音…”

  在这种学术问题上,吴川只有举手投降的份。他只能含糊其辞的回道:“我以为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和准确的表达,重要的是获得群众的认可。如果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使用它,那么这种语言就等于是死亡的。

  革命委员会提倡的白话文,虽然和各地的民间语言有所出入,但是我认为这是最为符合进步时代的语言,而且它和北方的白话相差不大,也容易为民间所接受。至于音韵学这方面,我估计连做太炎先生的弟子都不够格,但是我认为采用拼音系统还是有好处的…”

  章太炎和吴川足足谈了3个多小时,双方就许多方面交换了意见,主要还是关于东北的经济、民生、社会等问题。应该来说,也许章太炎并不能放下知识分子的身份深入到底层社会当中去,因此无法就东北社会的根本矛盾提出什么正确的看法,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他的见解还是有着可观之处的。

  总的来说,双方的交谈虽然开始时并不愉快,但是等到谈话结束的时候,两人之间的谈话气氛倒是颇为缓和了下来。

  在谈话将近结束时,章太炎突然话题一转说道:“我此次前来东北,除了调查边疆问题之外,便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见一见你。”

  吴川略显吃惊,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平常道:“太炎先生这算是见过了吧?希望没让您过于失望。”

  章太炎想了想便直白的说道:“还不算太令人失望,虽然你的想法我多数是不大赞成的,但至少你很坦诚,不像其他人那样拿虚言哄骗我。

  不过我还是想要劝一劝你,东北终究还是国家的一部分,如今民国既然已经成立,地方就应该服从于中央。要是人人都不听中央的命令,民国的局面岂不是比前清还要坏?

  我来了哈尔滨也快十天了,我看你和关内的那些都督们还是不一样的。你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即便把持着东北三省的主政之权,却也没见你有扩大军队想要问鼎中原的行为。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与袁总统作对,你为了国家稍稍忍让一些,先让袁总统全心全力的去获得各国对于中华民国的承认不好吗?”

  吴川沉默了良久,才叹了口气说道:“我和袁项城之间并无私人恩怨,有什么可作对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我有权力捍卫共和体制。须知,现在是袁总统破坏了民国的律法,而不是人民在反对袁总统的合法权力…”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