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7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撤出的投资,哪怕是最为理智的欧洲和平主义者,在1914年开始后都觉得,也许一觉睡醒之后欧洲就陷入战争了。

  不过哪怕是最为疯狂的战争鼓吹者,都不认为这场战争能够打上一年的,因为他们认为:“在那之前,某些国家就将会因为耗尽弹药和粮食而寻求一个体面的投降了。”

  正因为如此,欧洲的投资者开始收缩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内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更为安全的海外,首选之地自然是美国,这也造就了美国纽约股市40%的股票被欧洲投资者所购入的奇迹。接着便是远离欧洲的各国公债,美国、印度、日本、中国,都是欧洲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青睐目标。

  m.vipkanshu.

  沙赫特所在的德累斯顿银行是保留新自由公债份额最大的银行,差不多有亿马克这么多。他自然是希望革命委员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的财政,然后按时付款给德累斯顿银行的。革命委员会统一东三省货币虽然损害到了德华银行在东北的一些利益,但是对于德国银行团和德国的投资者来说却是利好,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对方的。

  当然,让沙赫特如此信心满满的为革命委员会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本德国银行团对于中国自由公债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各家银行的董事认为吴川未必能够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便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也未必能够按期偿还本息。

  名义上20亿马克的贷款,实际上到了吴川手里的还不到10亿马克,还大多是些破铜烂铁,不过各家银行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但是吴川不仅在中国取得了一块地盘,这3年来还支付了亿马克,其中亿马克是各银行团扣下的公债余额,原本是打算吴川失败后用作赎回无法支付的自由公债的。

  剩下的8千万马克则是来自德国公司的代付,以换取革命委员会出口的原料,而1914年的利息也已经筹集齐全。这样一来,原本风险极大的中国自由公债,一下就变成了风险较小的优良公债。只要革命委员会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德国出口各种原材料,那么公债的本金还不清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再收10年的利息,他们就已经收回了所有的本金,剩下的都是纯利了。

  解决掉了财政上的两个漏洞之后,吴川这才有暇关注起了关于上海钢铁期货市场的报告。从去年11月底运行到今年2月,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虽然不断增高,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吴川想要的目的。

  他要求成立这个钢铁期货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中国的铁矿石、钢铁和焦炭的价格,可不是为了赚些手续费的。在获得了智利铁矿、马鞍山铁矿和大冶铁矿的部分或全部矿石产能之后,吴川自然是希望能够推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