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和胶济铁路事务,但是现在则开始向革命委员会放开了限制,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了革命委员会。

  按照胶澳总督迈尔.瓦德克海军上校的说法:“德国在东亚的海军舰队不足以抵抗英国的海峡舰队和英国盟友日本舰队的任何一支单独力量,因此一旦欧洲战争爆发,青岛就成为了德国被封锁在欧洲之外的一处孤港,几乎不可能在战争期间得到国内的任何支援。

  凭借着青岛2000余人的陆军部队,是难以和能够轻易动员起十万甚至是几十万陆军的日本相抗衡的。但是在青岛的背后,光是一个山东省就有着3000万以上的人口,如果能够获得中国人的支持,那么青岛就不再是一座孤港,而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革命委员会在山东控制的胶东半岛,至少有着1000万人口,只有和革命委员会合作,我们才能保全青岛的安全。哪怕为此失去了胶济铁路和胶澳租借地,但至少青岛及山东的德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是可以保全的。”

  马尔赞正是受外交部及海军的指派,前来询问革命委员会,一旦欧洲战争爆发,革命委员会将会采取何种立场。之所以是分别受外交部和海军的分别指派,因为德国政府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和协约国开战,因此不愿授人口实。毕竟革命委员会并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德国政府如果私下和革命委员会进行磋商,将会使得北京政府有借口加入到协约国的一方中去。

  当然,对于那些亲自到访过东三省的德国外交官来说,对于自家政府的这种顾虑是颇不以为然的。如果把中国的形势比作德国的某个时期,那么倒是类似于德国统一之前的形势,革命委员会和北京政府就像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虽然后者看似掌握着德意志的统治权,但实际上却没有能力去实现。今天的北京政府也是如此,看似统一了全国,但是对于地方的事务却难以干涉。

  因此,在华的德国外交官和青岛的德国军官已经先于德国政府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味的讨好北京政府其实并无什么作用,因为袁世凯的北洋军政集团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力量,甚至于这个政府惧怕国内的民族主义还要过于那些主张复辟满清的反动势力。

  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体,孙文、黄兴正是依靠着民族主义才得以推翻满清政府实现了共和主义。而试图压制共和思想的北京政府,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的合法性,甚至已经把中华民国的创建篡改为了从清室受让的法统,从而否定了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法统的说法。

  为了维护这一法统,北京政府一边大力宣扬继承满清疆域的说法,一边则极力安抚、拉拢前清的遗老遗少。这样一来,北京政府就失去了民族主义这面宣传旗帜。而没有了民族主义这面大旗,那么现在的中国是难以团结起来和列强进行抗争的。而没有了中国民众的支持,光凭借北洋军政集团的力量,根本就挡不住日本军队对于山东的入侵。

  在这一点上面,虽然革命委员会的政治理念让德国外交官们难以接受,但是对于德国来说却是东亚的唯一选择。如果不是确实控制不住革命委员会,德国的外交官其实更希望能够让革命委员会加入到同盟国这边,从而让俄国也尝试一下东西两面夹击的滋味。

  只是吴川对于马尔赞带来的要求不置可否,反而邀请他来郊区观看一场新式飞机的飞行表演。马尔赞其实对此是不大感冒的,虽然各国都知道飞机的未来前程远大,但是现在的飞机却还不能在战场上成为主宰。更何况当前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其实是奥匈帝国生产的“鸽式”,德国的东亚舰队就分到了两架,虽然其中一架因为操纵不善坠毁了,但是对于马尔赞来说,飞机依然是一件昂贵的大玩具,在战场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直到一架造型简洁,并以光滑整洁的硬壳封闭了机身的漂亮飞机从面前的天空掠过,马尔赞这才无意识的向一旁坐着的弗里德里希海军中尉问道:“这也是飞机?这东西看着这么巨大也能飞起来?”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