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2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材高大,且只需要一些馒头或杂粮饼加一些生大葱就能毫不抱怨的干着最为辛劳的体力工作,且服从性也非常的好,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这些山东人实乃是第一流的士兵。”

  那么日本即便能够动员起上百万的兵力,也未必能够征服一个山东,而在山东的后面还有更多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唯一缺乏的,是一个能够将之组织起来的核心,和将他们武装起来的工业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初来山东时德国的殖民地官员还能够毫无顾忌的在山东大搞建设,但是很快他们就放弃了在这里建立重工业的打算。

  因为在修建胶济铁路的过程中,德国人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人和非洲人是不同的,他们并不是仅仅只是体格健壮,在智力上他们并不逊色于德国人。一旦让中国人掌握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工业,那么对于各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当国内向中国大举进行投资工业建设时,青岛的德国官员并不是没有反对的,但是这个计划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大,那些反对声最大的官员都被调去了太平洋群岛,其他的德国官员也只好闭嘴了。

  不过现在么,瓦德克总督倒是庆幸了起来,这些刚刚建成的工厂,倒是可以先让英国人和日本人先享受了。他也很想见识一下,一个拥有了工业基础的中国地方政权,到底能够让日本人流多少血了。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柏林又有些舍不得这些年在山东投入的巨额基础建设了,青岛要是守不住,自然没有人关心帝国在山东的投资怎么办。但是现在不是看到了守住青岛的希望了吗?更何况,陆军中的一些参谋们认为,革命委员会如果能够把中国的人力动员起来打败日本,那么为什么不进一步引诱他们和协约国进行彻底的战争呢?

  在这种种的利益衡量之下,柏林就暂时搁置了辛慈和吴川达成的协议,要求瓦德克尽可能的延缓交出青岛的控制权,要让日本和英国登陆山东,和中国人打的不可开交了再说。在柏林看来,只要日本人和英国人流的血够多,基本革命委员会现在不想加入同盟国,也将在协约国的敌视下不得不成为柏林的东方盟友。

  思考了再三之后,瓦德克只能尽力向恒宝昆、张孝准安慰道:“我并不是不愿意把几处炮台交给贵方,只是现在柏林还没有给出最后的答复,我还不能立刻交出对于这些炮台的指挥权。当然,我认为柏林并不会否决辛慈阁下同吴川阁下签订的协议,这只是程序上的一个小问题,并无碍我们之间的合作。

  其次,这些永备炮台都是最为现代化的设施,就算我交给贵方,贵方现在也无能力使用他们。眼下英日舰队就在海上,如果我把它们都交给贵方,贵方又无能力使用它们,那么就会对青岛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我希望贵方体谅这一点。”

  张孝准还打算说点什么,不过恒宝昆却拦住了他,转而向着瓦德克总督说道:“总督阁下说的也有道理,不过眼下青岛北面陆上正是由我军在防御,我认为至少北面的那两座炮台应该先交给我们,而且我们也可以先熟悉一下炮台内部机械的使用,一旦战争爆发至少我们可以协助贵方,毕竟贵方的人数并不足以日夜守备这些炮台。

  另外,我希望总督阁下您能够理解,吴主席和辛慈公使签署协议时已经确定了一个前提,这是我们中国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争,并不是和德国政府对抗协约国的战争。我们希望德国能够在后方支持我们,而不是在前线加入战斗。所以在战争爆发之后,我们有权强行接收青岛各处防御设施,不知您是否认同这一点?”

  瓦德克总督思考了许久,方才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战争一旦爆发,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把防御设施交给贵方。不过我希望你也能答应我一个请求,一旦英日联军不肯放弃进攻青岛的打算,请让我们给与你们一定的帮助,在如何对付海上来袭舰队的方面,我相信我要比两位更加的了解。”

  恒宝昆思考了一会,就点了点头说道:“只要贵方能够接受我们给出的条件,我们自然是愿意获得贵方的帮助…”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