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4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寿增两人。

  而王葆真和张寿增两人虽然都有去拜访各国公使馆,不过一个只谈政治方面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只讨论商业上的事务。两人的这种分工虽然让各国外交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却也让各国同革命委员会的关系有所缓和了下来。

  特别是英国和法国,他们对于张寿增代表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来料加工方式极感兴趣。英国和法国都是有着极广大殖民地的列强,但是在战争爆发后这两个国家就暴露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不足。

  在战争爆发之前,从殖民地进口原材料,然后再向殖民地出口工业品,是当前帝国主义和本国殖民地最为寻常的剥削手段。

  当然因为英法两国控制的殖民地太过广阔,而两国本土的工业能力并不足以消化掉殖民地的产出和满足殖民地的需求,因此通过控制殖民地的原材料出口,从德国和美国获得更为廉价的工业品,以满足本土和殖民地的需要,显然更有赚头一些。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法宁可向德国、美国和海外殖民地输出资本,也不愿意更新国内机器的主要原因。因为拥有着广大海外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向海外输出资本不仅利润更为丰厚,也不用去承担工业竞争的压力。

  但是等到了欧洲大战爆发,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就陷入了工业生产能力不足的困境。而在生产能力不足的同时,他们还要不断把工厂里的熟练工人送上战场,这就更是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战争爆发了2个月后,英法就不得不转向了海外采购,以补充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

  原本因为欧洲战争爆发导致的美国出口暴跌,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回升。而英法两国随即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现金不足。虽然英法两国拥有着大量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显然不能直接用来交换美国的粮食和工业品。

  更何况在大战爆发后不久,美国人就干脆的停止了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以防止欧洲各国投资者抛售股票抽回现金。英法想要向美国人采购物资只有两条路,现金支付或是信贷。更糟糕的是,协约国除了英法之外,还有一票等着英法救济的盟国。

  因此,英法一直在寻找美国之外的采购对象,印度、中国、日本都是目标之一。只是除了印度和中国可以采用白银作为支付手段之外,日本也还是要黄金的。而白银虽然比黄金易得,但英法也不可能无限支付的。

  现在革命委员会代表提出一个来料加工的模式,自然便引起了英法两国外交官的兴趣。因为欧洲大战的关系,工业品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价已经出现了急剧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出售原材料再购回工业品,实际上是相当不划算的交易。

  但是在战争面前,明知道不划算,交战国也还是得忍受这种剥削。而革命委员会的提议,却等于是给了英法一个减少支出的机会。

  以支付固定比例的利润,甚至直接拿原材料交换加工品,那么英法至少可以在资金的筹集上缓上一大口气。唯一的问题就是,革命委员会拒绝了任何能够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弹药的合同,并要求英法同意革命委员会购买德国船只,和拥有用共和币采购英法殖民地原材料的权力。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