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83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利人战俘,受教育程度都相当的高,特别是德国人基本已经普及了中学教育,因此对于正处于工业扩张期的革命委员会来说,这些战俘都是难得的人才。让这些人在西伯利亚荒原上种土豆或是修铁路,实在是太过于浪费了。

  因此在同远东三省做出了一系列交易后,大批的德奥俘虏被以租用的方式送到了中国境内的工厂,甚至于在欧洲管理战俘的机关已经开始根据学历的高低来安排战俘的去向了。正因为这些战俘技工和工程师的大量补充,使得1915-1916年革命委员会的工业扩张始终保持了有序的发展。

  当然,除了这些德、奥战俘的优质劳动力补充外,革命委员会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也逐渐成型了。前期借款大办小学的好处,到了1916年已经渐渐获得了回报,大批小学毕业的年轻人开始进入到工厂或工人技术学校,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素质。

  而-和美国工厂签订的工人及助理工程师培训计划也获得了极大成功,整个计划已经培训了900余名助理工程师和9000余名技术工人,这些人的回归开始让革命委员会在各项新工厂的技术管理上渐渐占据了一定的主导权。

  有鉴于此,在吴川的坚持下,革命委员会决定和美国方面商议,把培训计划延长到1918年10月,并把每月派出受训的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分别提升到90人和900人。如此一来,整个受训计划的人数将会达到39570人。

  虽然这将会让革命委员会支付高达200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但是这些培训人员归国之后将能够撑起当前革命委员会所建立的一整个工业体系。如果不是在这个战争爆发的年代,革命委员会又是美国资本家的一个优质客户和初级产品提供商,估计革命委员会就是肯出钱,也不可能获得这样大规模的工业技术培训机会的。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