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尉知道,我们花费了三天的时间,不仅没有查到关于失踪的美国人的任何线索,甚至连他们抵达本县的时间都没有搞清楚。那么,米哈伊尔警官,你究竟想知道些什么!”

  米哈伊尔知道,如果自己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这位对自己生起了厌恶之感的上司,说不定就要把自己排斥出亲信的圈子了。

  他立刻快速而冷静的回道:“报告局长,卑职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搞错了,那位失踪的美国人和他中国学生分手的地方并不在本县,而是在火车上。甚至于,也许美国人并不是失踪,而是和他的中国学生失散了。”

  米哈伊尔说到这里便停了停,小心的打量着一旁局长的神情,想知道对方是否赞成自己的猜想。却不料他刚停下,局长谢苗便忍不住向他催促道:“说下去,你说说看,那位中国人是怎么和他的美国老师失散的。”

  “也许在夜班的火车上,当那位中国学生睡着的时候,那位美国人因为某些意外的状况提前下车了,而他的学生直到火车在本县停靠时才发现老师不见了,于是就慌慌张张的下车了。或者也有可能,那位老师干脆还在火车上,而他这位中国学生却误以为对方在本县下车了,这才生出了这许多误会。”

  谢苗沉吟了一下,方才神情凝重的说道:“那么按照米哈伊尔警官的意见,也就是说美国人并不是在本县失踪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失踪。你们两人怎么看?”

  另外两位警官能怎么看,虽然他们嫉妒同僚米哈伊尔再次在局长面前出了风头,但也比本县出现一个美国人失踪的案子要强的多了。因此两名警官第一次齐心协力的,在局长面前称赞了米哈伊尔的主张。

  听到另外两名部下也赞成美国人并不是在本县失踪的主张之后,谢苗方才对着米哈伊尔问道:“那么,米哈伊尔警官,你觉得那位中国人是从那趟途经本县的火车上下来的?”

  米哈伊尔胸有成竹的回道:“那天凌晨途经本县北上的,只有一趟前往圣-彼得堡终点站的火车。卑职以为,那位中国人一定是从这辆列车上下来的。只要我们认真的询问当日值班的车站人员,一定会有人看到,只有这位中国人单独下车的场景的。”

  米哈伊尔在最后一句话上,说的又慢又重,生怕局长和同僚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不过他还是有些低估了,在他心目中不学无术的混蛋谢苗.尼古拉耶维奇局长。

  几乎在米哈伊尔话音刚落,这位警察局长就立刻反应了过来,对着其他两名警官吩咐道:“没听到米哈伊尔警官的话吗?现在,马上,你们两人带人去车站,把当天值班的人都好好的审问一遍,直到他们回忆起看到中国人单独下车的场面。”

  两名警官楞了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