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塞罗 • 四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所有的人都仅仅是为了企图得到他的遗产、他的钱财、他的军团、他的权力而在讨价还价和争吵。他们都只是为了自己,而并非为了罗马人唯一神圣的事业——自由谋利。

  多拉贝拉(PubliusCorneliusDolabella),元老院元老,恺撒被刺杀后,他被递补为恺撒空缺的执政官位置。

  在仓促一时的欢欣鼓舞过去之后的那两个星期里,西塞罗的厌烦心情和疑虑与日俱增。除了他自己,没有人操心共和国的重建;对国家的感情已经消失,向往自由的意识已无影无踪。动荡不安的局势终于使他感到厌恶。他不能再有任何错觉:以为自己的话有多大分量。面对自己的失败,他不得不承认,他所扮演的调解折中的角色已不起作用;他不得不承认,不是自己太软弱无能就是自己太缺乏勇气,以致他不能在内战即将发生时去拯救自己的祖国。于是他就让国家去听天由命吧。4月初,他离开罗马,回到邻近那不勒斯海湾的普托里,那里有他自己的可供隐居的庄园——他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斋,但却怀着又一次失望和又一次失败的情绪。

  指从公元前44年3月16日至3月末的两周。普托里(Puteoli),古地名,今意大利的波佐利(Pozzuoli),地处意大利西南部的坎帕尼亚平原,邻近那不勒斯海湾。

  西塞罗就这样第二次从那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躲避到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现在他终于明白,身为学者、人文主义和法律维护者的他,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涉足那个有权就有理的世界,不应该涉足那个由权势造成更多的为所欲为而不去促进明智与和解的世界。他不得不深有感慨地认识到,他为自己的祖国所憧憬的理想的共和政体与恢复罗马人的古老民风,在那样一个人性脆弱的时代不可能再实现。由于他在难以驾驭的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无法完成自己的拯救行动,那么,他至少要为更有智慧的后世拯救自己的梦想。六十年的人生辛劳和知识不应该完全不起作用地失去吧。于是,这位心情抑郁的人想起了自己原本有的才能。他在那些寂寞孤独的日子里撰写了自己最后的、同时也是最伟大的著作《论义务》。这是他为其他几代人留下的遗言,是关于一个独立的、有道德的人对自己和对国家应尽义务的教导。这是他的一部关于政治和伦理学的遗著,记载了公元前44年的秋天——同时也是他自己生命中的秋天——在普托里的西塞罗。

  《论义务》(DeOfficiis,一译《论责任》),撰于公元前44年秋,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西塞罗假借给当时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写信的形式,或者说用谈心的口吻,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全书共分三卷,拉丁语原书中每卷均无小标题,有的中译本每卷有一小标题,是英译者后来所加。在第一卷中,西塞罗首先对道德上的善的要素和特征作了详细的阐述。在第二卷中,主要讨论义与利的关系。西塞罗认为,只有用正义的手段,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在第三卷中,主要讨论义与利的冲突。西塞罗认为,义与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因为凡是真正有利的无不同时也是正义的,凡是正义的无不同时也是有利的。“道德上的正直与利携手同行。”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那种与义发生冲突的利仅仅是徒有其表的利——“貌似之利”,所以义与利的冲突只是一种表面的冲突,而不是真正的冲突。为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凡是不义之事都不可能是有利之事,西塞罗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并对它们作了透辟的分析,以此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过一种合乎“自然”的有道德的生活。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