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辽东风云起_大明疯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可开交之时,孙承宗的奏折来了。

  他准备率军出击,开始实行堡垒推进战术了,因为冬天要来了,到时候辽东冰封千里,地面都冻得跟石头一样,他根本就没办法修筑城池堡垒,此时不开战的话,那又要等大半年了!

  这大半年时间就是将近千万两白银的消耗啊,谁等得起?

  泰昌无奈,只能批了孙承宗的奏折。

  这将近千万两的白银他的确消耗不起,因为皇庄的地卖完就没了,他最多能坚持一年。

  如果这么白白浪费大半年,他也扛不住啊!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的让人无奈。

  机会不会停留在那里等着你,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了一切再来收拾你,当你觉得没有准备好一切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时候,等待你的很有可能就是失败甚至死亡!

  还好,孙承宗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他的奏折里还有详细的战略规划。

  他准备先修筑大凌河堡,在大凌河流域站稳脚跟,再逐步向大辽河推进。

  大凌河中游贯穿于锦州和广宁之间,而其下游则一路向东南方向延伸注入渤海,如果在大凌河下游修筑一座城池,关宁锦防线便能向东扩展几十里。

  而且,广宁、大凌河堡、锦州正好呈三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

  孙承宗的战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大凌河堡修筑成功,就能如同一根尖刺一般扎进建奴侵占的区域,建奴为了防止大凌河堡驻军出城偷袭,势必往东回缩,这样一来,又给了明军继续往东修筑城池堡垒的空间。

  到时候明军再不断以城池堡垒推进,建奴就必须不断往东收缩。

  可以说,只要大凌河堡修筑成功,建奴就很难守住大辽河以西四五百里的区域了。

  一旦大辽河以西的区域收复回来,两百多万辽民便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朝廷也免了一个月几十万两的负担,这样一来,孙承宗就能组织更多的兵力向东推进了。

  辽东的形势貌似就要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了,而泰昌批了孙承宗的奏折之后却依旧眉头深锁,盯着辽东的地图担忧不已。

  这又是为什么呢?

  孙承宗的战略是没有什么问题,奈何这会儿孙承宗手里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证整个战略成功实施啊!

  这会儿也就陕西都司和湖广都司的人马赶到辽东了,而陕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湖广行都司的人马因为路途遥远,都还没见踪影呢。

  也就是说,这会儿孙承宗手里的人马还不到十五万,他能顶住建奴的进攻吗?

  要知道,当初辽东的总兵力都不止十五万呢,沈阳和辽阳还是被攻克了,明军也一溃千里,根本就不敢跟建奴接战。

  这会儿孙承宗才整编了十来万溃兵,而后又接收了陕西都司两万余边兵和湖广都司两万余屯卫,便能顶住建奴的进攻了吗?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