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木牛流马_大明疯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码头两边整整齐齐的排布开来。

  老百姓怎么把粮食送过来呢?

  一个人最多也就能挑个百来斤吧,一石粮那都不止百来斤啊!

  泰昌想了好一阵也没想明白,老百姓怎么把这六十万石粮送过来。

  要知道,这里总共也就三万多老百姓,而能挑得动百斤重担的估计还不到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六十万石粮一万青壮最少得来来回回挑上几十趟。

  一两天时间内挑着重担跑几十趟,这不把人累死啊!

  他正在那里好奇呢,离得最近的老陈头已经带着一帮青壮推着粮食欢天喜地的跑过来了。

  原来这些人都有车!

  他们推的都是独轮车。

  所谓的独轮车就是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把手,中间几根横担,用来摆放货物。

  这种独轮车利用了杠杆原理,大部分载种都在前端的轮子上,后面推车的人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只要推习惯了,几百斤重的粮食都能推着在田间小路上飞奔。

  这独轮车的设计着实巧妙,根本就一般人能想出来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这独轮车就是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

  宋朝的高承在《事物纪原》中就提到:“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当然,这种说法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木牛流马是能自己走动的自行机构,而独轮车最多算是木牛流马的一部分,也就是木牛那一部分。

  宋朝的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就提到:“木牛者独轮车也,流马者四轮车也。”

  这种说法应该是最贴近于事实的。

  因为《诸葛亮集》中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是这样的。

  木牛者,方腹曲头,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

  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

  这就说明,木牛和流马不是同一种东西,而诸葛亮对于木牛的描述跟独轮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独轮车到底是不是木牛流马中的木牛这个还有待考证。

  总之,独轮车拉东西着实省力,不说载一岁粮而人不大劳,推个几百斤跑几里路还是不会觉着累的。

  泰昌一看这独轮车瞬间便明白了,有了这东西,上万青壮只需跑个两三趟便能将六十万石粮食给送过来了啊!

  他眼看着跑最前面的老陈头都兑换完了,连忙疾步走下去,站码头上招手道:“老陈头,好久不见啊!”

  老陈头闻言,拎着两包刚兑换好的东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激动的道:“哎呀,黄大当家的,好久不见啊!”

  一众兑换粮食的海盗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他们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