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文理双榜_大明疯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把现有的先进技术全丢了,那就不是荒唐了,而是愚蠢!

  这些的确不能丢。

  徐光启满脸凝重的点头道:“这些我们的确不能丢。”

  这就对了嘛。

  泰昌闻言,不由满脸欣慰道:“你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至于那些读书人,接受不了的,那就让他们滚,我们开科取士不是为了迁就他们!”

  好吧,开科取士的确不是为了迁就读书人,而是为了选取朝廷需要的人才。

  朝廷现在的确急需钻研技术的人才,科举还就得这么改。

  众人脸上的震惊之色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恍然或者说顿悟之色。

  很显然,他们都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很多事都是不进则退,就好比现有的先进技术,如果没人继续钻研,没人传承,那就会不断倒退。

  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等于就没事了。

  这科举革新可不是几句话便能解决的问题。

  邹维琏才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技术怎么教授啊?

  邹维琏忍不住问道:“皇上,孟侯和良甫他们钻研的技术好像没什么相关的书啊,我们怎么教授?”

  没有书吗?

  不可能啊!

  毕懋康和王徵他们难道是无师自通?

  泰昌不由问道:“孟侯,你们这一身本事从哪里学来的?”

  毕懋康闻言,回想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道:“其实,相关的书还是有那么一些的,只是不多而已,微臣还准备编撰一两本呢,只是一直没时间。”

  这就行了啊!

  泰昌毫不犹豫道:“相关的书就由孟侯他们来定,以后孟侯他们编撰的书也可以当理科教材,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这会儿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还真的相当的少。

  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巨著这会儿还没影呢。

  比如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又比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再比如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

  等等这些还都处于编撰阶段,根本没有成书。

  这会儿他们都忙得团团转,哪里有时间去著书立说。

  或许,等取了几科文理兼修的进士之后,所有事情都有人接手了,他们才能抽出时间来写书。

  总之,这教程的事情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邹维琏闻言,也只能缓缓点头以示明白了。

  吏部尚书王象春紧接着又问道:“皇上,这文理双榜跟以前的金榜是一样的吗?”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这个就没必要改了,文榜好理榜都分三甲,都有状元榜眼和探花,取士数量也跟上一次金榜差不多,我们就当多出了一个榜,多取了一倍的理科人才就行了。”

  王象春又继续问道:“那双榜进士有什么区别吗?微臣的意思是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是哪个榜出身的。比如,工部官员,我们能选文榜出身的吗,礼部官员,我们能选理榜出身的吗?”

  泰昌细细琢磨了一下,随即郑重的道:“这个就不用区分了,文榜出来的也不一定管不了工部的事,理榜出来的也不是管不了礼部的事,我们出文理双榜的目的就是鼓励更多人来钻研技术,如果选拔官员的时候还分文榜理榜,那些读书人估计又该动一些不该动的脑筋了,还是一视同仁吧,省得到时候朝堂之上又拉帮结派搞得乌烟瘴气。”

  这个的确。

  一旦选拔官员的时候分文理榜那就等于硬生生将文榜进士和理榜进士拆分开来,这样朝堂之上就会慢慢形成两股不同的势力,到时候这两榜进士又免不了争权夺利。

  这种事情不得不防啊,大明可是被党争给折腾惨了。

  王象春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