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八二章 唐王圣旨_阴间商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激斗所至。

  能跟白鹤道长斗杀得如此惨烈,甚而还逼迫白鹤道长用上了一张灵符,足以可见,这家伙的本事也决然不弱。

  我有心想要取走灵符,可手伸了一半就停住了。

  这老家伙早已死去一千三百多年,可仍旧尸骨未化,有这张灵符镇着还好。要是我把灵符摘下来,他也和龙吼卫一样复活,我可未必对付的了!

  也不知道江大鱼看到这灵符能不能忍得住……

  我有些惋惜的又望了一眼灵符,晃着手电筒四下一照,发现远在几米外的灰尘之下好像有什么东西。

  走过去踢了一脚,那东西从灰尘里露了出来,原来是一小块黄绸子,上边写着‘神龙’两个字。

  手电光扫落之际,发现类似这样的小布块竟然满地都是,围着那黄袍道士散落了一圈儿。

  应该是在两人激斗之时,绸布掉落了出来,随即被剑气撕成了碎片。

  我捡起一看,大多数都写有字迹,字体很是秀美,又带着几分霸王之气。

  绸布上绣有龙纹,更有两张绸片上还印着红色的印章,那印章虽不完全,却仍能看出个大概。

  “受命与天,既寿……”

  这不是传国玉玺吗?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制成天子玺,上刻‘受命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自此便成为历代君王的统治信物。

  玉玺历经辗转千年,最终在五代十国后期,随着后唐皇帝李从珂携宝自焚,自此再无踪迹。

  如果这真是传国玉玺留下的印记,那这黄绸子……就是圣旨了?

  我翻过背面看了看,那绸缎上绣着五爪金龙,的确是皇家御用。

  圣旨?这老道怎么会带着圣旨?

  我打着手电筒四下搜寻,把所有的小布块都捡了起来,用我古董商人的手段慢慢拼接在了一起。

  这的确是一张圣旨,只不过却不是颁给哪个臣子的,而是乞罪于天。

  说它是‘乞罪昭’倒是更为恰当一些。

  从落款来看,书写这道乞罪昭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初之时,玉玺并没有落入李家手中,后来李靖征讨突厥得胜,萧后回归中原,这才将玉玺呈交到李世民手里。

  可当时他已另刻玉玺,终其一生,都极少使用。

  怎么偏偏就在这儿用上了?

  我有些疑惑的看了一遍圣旨内容,顿时大吃了一惊!

  李世民说自己“督下不力,察监不当”致使“罪臣魏征,私斩神龙,亵渎上天。”

  现在他已深知罪过,亲手砸了魏征的墓碑祭庙,恳请上天万勿怪罪,续保大唐李氏江山。

  魏征与李世民,历来被称为忠臣明君的典范。

  大多数人都知道,魏征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为郑国公,李世民将魏征视为可以照到自己缺点的镜子,对魏征的谏言无所不听,无所不从,君臣两人在历史上也成了一代佳话。

  可却很少有人得知,魏征死后,李世民怒砸其墓,将魏征的尸体拖出来鞭尸的故事。

  即便是熟知这一段历史的人,也把此事说成是李世民责怪魏征推荐错了人,从而大发雷霆。

  可从这圣旨上的记撰来看,却是另有隐情。

  魏征斩龙不是个传说嘛,难道还真有其事?

  怪不得古迹当中还有一队龙吼卫的存在,原来是受到了李世民的秘令。

  这么说,黄袍道士和龙吼卫是一伙的,他们来这的目的就是祭拜神龙?

  可传说当中,魏征所斩的不是泾河龙王吗?

  泾河距离乌苏里江可是远隔数千里,他们又怎么会跑到这儿来呢?

  阴间商人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