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章 以末归本唯识,八百八十八叶青莲华_我在诸天有角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唯识宗!

  唯识宗又名为法相宗,与着眼于佛性的禅宗不同,法相宗着眼于佛法,所谓法相,就是佛陀的本相,法相宗的法是指佛法的法,而佛门又称为法门,法相宗的相是指佛的法相。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就是为了参悟唯识理论,在机缘巧合之下,由追究唯识论的真谛而涉足到佛法,在弥勒佛祖的点化之下,一瞬成就圆满佛果。

  玄奘大师返回中土之后,从西天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一一翻译,开创了唯识宗一脉法门,成就了佛门在中土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只可惜唯识法相实在是太过于玄妙深邃,就算是一些得道高僧,都不一定能够领悟其中精义。历经数百年之后,唯识宗越发的没落,再加上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的崛起,致使现在唯识宗的传承近乎断绝。

  幸好,佛门宗派之间没有敝帚自珍的习惯,各派的典籍几乎都会交流,禅宗之中也流传有一些唯识宗的基本经文。

  唯识宗主张万法唯识,说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成,也被称作为六根。六根皆开,清净无碍,才能够踏上佛门修行之路,触摸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八识全部打开,便相当于凝聚了大道之基,踏入了真正的修行大门。

  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所谓的十门唯识,就是以第八识领悟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过程,唯识宗称之为阿赖耶缘起。

  开启了阿赖耶识,也就是打开了智慧神藏,唤醒了其中深藏的智慧种子,种子贮存于阿赖耶识中,能够生起各各不同的识法潜在能力。

  十门唯识第一重相见俱存唯识,虽有见分与相分之别,然皆为心之变现,皆在心内。

  第二重摄相归见唯识,客观是相应主观作用而显现之影象,被收纳于主观的心,心所之中。

  第三重摄数归王唯识,就心,心所而言,心所依心王而起,无独立之自体,可谓为心王所变,因而一切皆归于心王。

  第四重以末归本唯识,就心王而言,七转识并非离本识而别有本体,因而皆归于本识。

  白光盈盈的舍利子在姬博弈无意识之下,突然绽放出了璀璨的金色光华,一具金身法相从中飞出,丈六之高的金身,四颗头,四张脸,四只手臂,身穿王者衣冠,环绕七宝,分别拿着经典,莲花,提子和念珠。法相金身一出现,舍利子好似有灵性一样落在头顶,大放毫光,照耀十方。

  通过开辟一方净土,姬博弈领悟出了十门唯识的精义,晋入了第四重的境界,以末归本唯识。

  姬博弈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念力流转,破体而出,磅礴的精神力呼啸着降临到了隔岸而望的镇江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