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狂士楚歌_[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的可怕念头,曹操没有多问郑平这是要去做什么,爽快地准许他离开。

  他还贴心地询问郑平是否要带一些人马、物什过去,被郑平辞绝。

  等离开曹操主帐的时候,郭嘉问道:“你当真救出了沮授的妻儿?”

  郑平道:“救出沮授妻儿的并非是我,而是李季先。”

  郭嘉故意长叹道:“看来我二人的赌约,你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郭嘉与郑平所打赌的正是“沮授是否会投效曹操”这个问题,郭嘉选了否,郑平则选了对立面。

  郑平却并不吃郭嘉这一套:“你的猜测本没有错,但你本就不是为了胜负而提出这个赌约。你想让我帮沮授一把……为什么?”

  虚假的感慨被戳破,郭嘉也不再隐瞒。

  “昔日我在袁绍处停留一段时间,与袁绍帐下的幕僚混了个眼熟……沮授良才美德,不该因为勾斗之事被人耽误。”

  他知道沮授必然心有挂碍,不会轻易地投效曹操,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当中竟然还有沮授妻儿的原因在内。

  他亦不免有些奇异:“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你如何能知道远在邺城的情形?”

  “奉孝许是不知,我的族地就在袁绍的下辖,对袁绍近些日子的权策与异动颇为关注。”

  其实这当中有一部分是托词。哪怕有韩家收集的情报,一般人也不可能马上注意到袁绍下面某个谋臣的家里情况。

  郑平能猜到并核实。沮授妻儿所遇到的不公正之举,还要靠上辈子留下的记忆宝库。

  他对沮授的事迹有所了解,同时,因为三国历史中曾出现好几例——因为家人受辖的缘故,不得不另投他人的事迹,因此依样画瓢,对沮授不投降曹操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这个时代的谋臣不太讲究死效——虽然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两面三刀,做出不忠诚与背叛的事,但是跳槽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令人习以为常。

  袁绍虽然具有旁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与独特的性格魅力,在自势力渐大,营中派系复杂,“见事迟”又傲气勃发的袁绍已逐渐丧失用人之能。在袁绍先对不起沮授的前提下,郑平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让沮授对袁绍死心塌地,宁死也不肯改换门庭。

  若非沮授此人迂腐,和其他自恃其身份的人一样对曹操有偏见,那最后可能的便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胁迫。

  纵观古今,最为屡试不爽的“胁迫”,就是捉了家人,逼得本人就范。

  其中有几分豪赌与蒙猜的痕迹,但最终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依照史书春秋笔法的痕迹,早在渡河前,沮授便已对袁绍失望透顶,请求离去。若非袁绍硬按着他不让他走,沮授早已一走了。他对袁营的感情,早已在另一派系的恶意中伤与袁绍越演越烈的猜忌与冷待中被耗了个精光。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