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计划顺利,一比零_超级科技领航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火星上巡游。

  其中“毅力号”火星车上还携带了一架微型无人直升机,成为了人类首架在另一颗行星表面起飞的飞行器。

  三发全中,让人类探测火星的成功率飞涨,一下子达到%。

  emmmmm……

  咳,成功率确实飞涨了,毕竟之前的成功率只有40%,这一下涨了将近四个点呢。

  在这三次火星探测任务执行之前,人类总共向火星发射了45个火星探测器,但“成功”的只有18个,成功率只有40%,连一半都不到!

  这里的“成功”之所以打着引号,是因为有不少火星探测器在到达火星轨道或登陆火星地表后,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彻底失联了。

  这次一下子成功了三个,把探测器数量增加到了48,成功数量增加到了21,才有了这种巨大的飞跃。

  这既证明了火星探测的困难性,又证明了当前人类宇航技术的进步。

  这三个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着实让人们高兴了一阵,但是火星终究离地球太远了,又不是人类登上了火星,所以除了相关科学界,人们很快就不关注了。

  不过没关系,到了三月份,距离人类很近的,但是又有足够吸引力的航天发射任务开始了。

  天宫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发射成功。

  这个长米,最大直径米,重约22吨的大家伙非常引人注目。

  虽然它只是一个舱段,但是它比国际空间站上的任何一个舱段都要大,而且意义还不仅仅是这样。

  关键,它是新的!

  咳,人类就是这样,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喜新厌旧。

  国际空间站是够大,但是它太老了,最早期的舱段服役都超过20年了,可它们的设计寿命其实是在10~15年左右。

  虽说这玩意超期服役是常有的事,毕竟那么贵,造起来又那么麻烦,肯定要发挥最大的价值,但是这超期时间也太长了。

  这还不算,修修补补之后,它可能还要再苟个7、8年。

  当然,具体服役多长时间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年几十亿美元的维持花费,合作的各国宇航局都觉得不值,有些国家已经不想掏钱了。

  攒个几年,用这些钱都够再造一个更先进的新空间站了。

  “后发优势”不是白说的,20年前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根本没法比,材料、电子、太阳能板转换效率等技术,都有很大的进步。

  相对来说,天夏发射的这座核心舱那是真新,哪怕有些技术赶不上国际最顶尖的水平,但就那个“新”字,就足够吸引人了。

  它的设计寿命是15年左右,至于修修补补能用多久,那就不知道了,也没人关心。

  旧的,谁爱关心谁关心。

  “天和”号核心舱之所以被关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整体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进度提速了,今年之内就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