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〇六章 复原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条件、或现有资源无能为力,无法继续维持某物种的种群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至少将目标物种的基因保存下来,与此同时,尽可能保存其活体冷冻样本,以及能获得的一切相关材料。

  要保护一个物种,或者,至少保存一个“复活”的希望,基因是必须要有。

  但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从基因复原出个体、继而复原出物种种群的技术,正因如此,一切相关材料的获取才至关重要。

  基因,原则上讲,包含物种中个体的一切讯息,这是流行已久的观点。

  却并不正确,甚至是谬误。

  盖亚表面的一切生命,除极少数例外,皆有DNA、基因,方方面面的研究也无数次证明,基因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这方面的认识方然很早就有,无须赘述。

  但另一方面,稍加思考,也不难发现“基因是生物个体、乃至物种的全部”有何谬误。

  基因主宰生命的一切活动,这断言并没有错,但,观察生命基本单元——细胞的活动,便不难发现,所谓“基因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断言,无非是再说,基因主宰着细胞本身的一切行为,包括分裂,却并不包括“制造自身”。

  细胞分裂,几乎一切生命的繁衍手段,并未“制造”细胞本身,而只是根据已有的物质复制出备份、而后一刀两段。

  倘若没有“已有的细胞”,空有基因,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一步骤。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

  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由基因主宰,然而细胞本身却并非基因所能制造。

  基因所能做的,无非是“拷贝”已有的细胞,这自然就引出一个问题,那个最初的、最原始的“起源细胞”究竟是怎么来的。

  不知道,原则上也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则确凿无疑,那必定无法由基因制造出来。

  思考到这里,方然并不是要再度探寻生命的起源,应付现在的状况,这一探寻似无必要,现代生命科学也早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要“复活”灭绝的物种,可以尝试将基因植入类似物种的细胞之中。

  假以时日,一旦这类技术成熟,的确可以回避基因与细胞的“鸡与蛋”之难题。

  但另一方面,他也很自然的想起,决定生物形状、进而决定物种性状的因素,也绝非仅仅只有基因和细胞那样简单。

  生物个体的发育,除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之外,一概有从配子、或孢子到成体的复杂曲折路径,这一过程,毋庸置疑受到基因的调控,物质基础则来自最初的细胞,但,外界环境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无需列举从大西洋银边鱼、到尤洛浦鲈鱼的诸多品种,孵化温度可以决定幼苗性别的诸多实例。

  单论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受到从母体营养状况、到UTERUS内环境的影响。

  生命科学的早期研究者,往往将这种情形与遗传混为一谈,实质却完全不同:

  环境,只会影响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体,而不改变其基因。

  当母体营养匮乏、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后代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这便是一个与基因遗传无关,而与后天发育过程相关的例证。

  请收藏:https://m.bydk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